| 本帖最后由 zhq445078388 于 2013-12-23 11:09 编辑 
 最近大家一直在说"360窃取隐私"
 然后呢,
 一说金山等公司在相同的地方执行同样的操作,就说"没有证据"
 
 那么,为什么完全相同的操作.却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舆论引导呢?
  ,这值得我们考虑下 
 这其实是"公关"部门或公司的一种舆论手法.
 
 作为一个"半围观者".我还是想将这种拉低智商但是却又有效的公关手法做一次简单的披露.本文讲的是其中的根本:
 
 无罪推论与有罪推论
 这是
 公关公司的舆论小把戏之一
 
 
 
 无罪推论与有罪推,是公关企业常见的抹黑及自保手段.
  黑幕哦 
 说白了就是:
 对于敌对公司,无法解释或没有发现的行为,可直接定性为"不好的,会有的"行为,
   而对于自己公司,或雇主公司.相同的情况下,则可定为"这是好的,这不会有的"行为
   
 举个例子来说,
 相同的一个行为:链接网络并加密传输数据
   
 对于公关公司来说,指定"被黑"的公司,该行为可定为:
 "后台传输不明数据,可能为用户隐私或商业机密,这是个黑匣子"
   
 对于"雇主"公司来说,该行为则可定为:
 "为保证数据安全,一切的网络传输均采用加密手段"
   
 比较典型的就是一个最近比较活跃的"打假"人士,
 因有罪推论中的不定性,司法机关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定罪,可以说是"游走在法律边缘"
 
 因其每句话均采用3分证据(
  我也不知道该不该用"证据这个词") .7分推论的手段.他不准许对方对其"通过证据得到推论的过程"进行反驳,只允许对方对其"得到的推论"进行反驳.致使对方从一开始就陷于不利的地位 
 如果对方拒绝回答,或对其推论过程进行质疑,则会定性为"转移话题"
 
 也就是说,如果对其"得到的推论"进行反驳.那么就等同于"默认了推论过程的正确性"
 如果对其"推论过程"进行反驳,那就是对"得到的推论"的避而不答,也就是"转移话题"
 
 
 如果大家仔细的看过如上的信息,那么,大家应该发现.自己在很多时候.都对自己不喜欢的公司进行了"有罪推论"
 同时对自己喜欢的公司进行了"无罪推论"
 
 如果大家对所有的公司都进行"有罪推论",那么就会得到一个结果"所有人都是坏人"
 如果大家对所有的公司都进行"无罪推论",那么就会得到一个结果"大家都是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