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88|回复: 4
收起左侧

[已解决] 问一个关于多引擎杀软的问题

 关闭 [复制链接]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07-9-5 09: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引擎杀软,如FS之流。何谓引擎?是否扫描引擎?若是,也就是说这个四引擎杀毒软件相当于人家4个杀软? 那为什么用卡巴斯基的人还是比用FS的人多呢?(别和我说什么谁谁谁谁价格便宜,谁不知道啊,这两个软件早被破解了
shenrenrenren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9-5 09: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是引擎版本很低,还有是没有卡吧的扩展库。
luan
发表于 2007-9-5 10: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杀毒软件引擎,与病毒库的关系?

首先必须指出杀毒软件的引擎与其病毒库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杀毒引擎的任务和功能非常简单,就是对于给定的文件或者程序进程判断其是否是合法程序(对应于杀毒软件厂商自己定义的正常和非异常程序规范而言。正常的程序规范是指在程序所在系统平台上操所系统本身洗净有定义的或者业界已经公认的程序行为过程,比如操作系统正常运行就必须要求应用程序与系统核心进行进程响应并与交换相关数据。非异常程序活动是指可能存在非法程序操作结果但能够以较高的置信度确定其非非法程序活动规范的。一般情况下,相关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等都奔包括在该界定范围内)。 我们知道病毒的最终目的有些是与合法活动很类似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软件厂商必须自己有一个行为规范界定规则,在一个给定的范围和置信度下,判断相关操作是否为合法。在这方面,各个厂商的界定是有区别的,一般而言非美国厂商界定是非常严格的,只有有很高的置信水平的程序行为,他们才判别为非病毒操作。记得前一阵论坛上有人给了四段简单的代码,很多杀毒软件将其判为病毒或有病毒性质的文件行为,实际上看那几段代码可以知道,其结果并不足以视之为病毒。美国厂商一般判断比较复杂,这主要由于美国市场上的杀毒软件引擎来源比较复杂,比如诺顿,有足够的技术资料确信它的杀毒软件引擎是自成体系的,而mcafee则存在一定的外界技术引进(收购所罗门)。 用简单的话说,杀毒引擎就是一套判断特定程序行为是否为病毒程序(包括可疑的)的技术机制。一个完整的技术引擎遵守如下的行为过程: 1.非自身程序行为的程序行为捕获。包括来自于内存的程序运行,来自于给定文件的行为虚拟判断,来自于网络的动态的信息等等。一般情况下,我们称之为引擎前端。捕捉的方法非常多,除诺顿以外的杀毒软件采用的都是行为规范代码化的方法。诺顿由于与微软有这远远高于其它厂商合作关系,其实现过程比较独特,另有叙述。

2.基于引擎机制的规则判断。

这个环节代表了杀毒引擎的质量水平,一个好的杀毒引擎应该能在这个环节发现很多或者称之为相当规模的病毒行为,存而避免进入下一个判断环节。传统的反病毒软件引擎使用的是基于特征码的静态扫描技术,即在文件中寻找特定十六进制串,如果找到,就可判定文件感染了某种病毒。但这种方法在当今病毒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已经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了。为了更好的发现病毒,相继开发了所谓的虚拟机,实时监控等相关技术。这个环节被叫做杀毒软件引擎工作的核心层。

3.引擎与病毒库的交互作用。

这个过程往往被认为是收尾阶段,相对于前两个环节,这个阶段速度是非常慢的,杀毒引擎与要将非自身程序行为过程转化为杀毒软件自身可识别的行为标识符(包括静态代码等),然后与病毒库中所存贮的行为信息进行对应,并作出相应处理。当然必须承认,当前的杀毒软件对大量病毒的识别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因此一个足够庞大的病毒库往往能够弥补杀毒软件引擎的不足之处。但是必须意识到,如果在核心层阶段就可以结束并清除病毒程序,那么杀毒软件的工作速度将会大幅提升。"很可惜的是,当前我们没有足够聪明的杀毒引擎来完成这个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有病毒库的原因。 诺顿是微软最高级的安全方面核心合作厂商,因此它的杀毒软件在某些方面工作比较特殊。比如在杀毒软件的安装,使用和功能实现方面,大部分厂商采用的是中间件技术,在系统底层与非自身应用程序之间作为中间件存在并实现其功能;另有一些厂商使用的是应用程序或者嵌入技术,相对而言这种方法安全性较低;诺顿和 mcafee实现方式比较相似,诺顿采用了基于系统最底层的系统核心驱动,这种实现方式是最安全的或者说最高级的实现方式,当然这需要微软的系统源代码级的支持(要花许多money),业界公认,这是最稳定的实现方法,但从目前而言,只诺顿一家。Mcafee实现方式与诺顿很接近,一般称之为软件驱动。相当于在系统中存在一个虚拟"硬件",来实现杀毒软件功能。这些实现方式关系着杀毒引擎对程序行为进行捕捉的方式。
luan
发表于 2007-9-5 10: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为各家厂商的杀毒引擎简介,文中有一部分来源于业已公开的技术资料,有一部分来源于在病毒论坛上被奉为经典的反编,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厂商技术人员的介绍(官方和私下的都有)。


1.诺顿:这个最熟悉了,诺顿的杀毒软件实际上防止侦测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很多病毒程序在子程序段中经常借鉴搞崩诺顿的代码,希望在新版本中诺顿可以采用更强的自身防护技术。诺顿的引擎应该是完全自成封闭体系的,没有资料证实诺顿曾经购买或者借鉴过别的杀毒引擎。传闻很多公司都在设计时参考过卡巴斯基的泄漏版引擎设计,因此曾经在微软社区在线聊天时,问过这个问题。回贴一致认为诺顿借鉴卡巴斯基的杀毒引擎毫无必要,它自己的引擎搞得挺好的。有一个叫fenssa的家伙甚至回贴说不考虑病毒库因素,诺顿的杀毒引擎相当先进,综合防护性能很好。在微软,除了用mcafee的就使用诺顿的(这一点我比较相信,很少见到别的杀软在微软被使用)。从诺顿的技术文档描述和在病毒论坛上流传的29A的一个家伙搞的一篇叫虚拟机环境下诺顿工作过程的步进追踪和反编的文章来看,诺顿的杀毒引擎应该是传统的静态代码对应与实时监控的完美结合,应该有一些改进的虚拟机技术在里面(诺顿的人并不怎么推崇虚拟机技术)。诺顿的杀毒速度慢,应该源于诺顿采用了较多的静态代码这种传统的检查方式有关。我个人非常喜欢诺顿的隔离机制,我认为在没有确定完全正确的处理方式之前,删除是不应该被采用的。一个高手写的病毒应该能尽可能的与系统进程相关,在这种情况下,隔离的优势立刻显现。诺顿资源占用量比较大,但实现了如下设计目标:能识别的病毒和被识别为病毒的进程完全可以正确处理,对已经不可能产生破坏作用的'病毒尸体‘不会产生误判,更不会出现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在处理完某病毒后又检测其为病毒的状况。


很多人认为诺顿企业版和个人板采用的引擎完全一致这种理解不很正确。实际上企业版在个人板的技术上还是有改进的。zdnet上刊登过一篇文章指出:企业版和个人版引擎的核心规则完全一样,但在前端文件汇入部分企业版是优于个人版的,企业版使用了更多的API接口。文章中说,在大规模文件扫描时,企业版明显优于个人版。并且由于使用了负载技术,企业版资源占用还好一点。另外据说企业版支持基于网络的多重负载技术。


2.Mcafee: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说mcafee收购过别的杀毒软件引擎设计公司,据回贴可知为所罗门。在网上很少能看到关于对mcafee的杀毒引擎进行过分析的技术文档,但从他自己宣传的资料看,mcafee对虚拟机技术和实时监控研究的都挺彻底的。比如他最近宣传防止应用程序溢出(大致这个名字)的技术,应该是在不考虑硬件平台的情况下虚拟机技术和实时监控技术结合的上乘之作,尽管经常出现错误的溢出侦测(软件层面的放溢出技术确实不很稳定)。在处理大量的文件时,mcafee有一定的速度优势(微软社区中有这个问题的论述)。有来自于mcafee论坛的消息说,mcafee 正在研究更先进的智能码扫描技术,估计肯定比东方卫士搞得要好。根据组长的回贴,McAfee自发布VSE8.0i以来就着重于"前慑防范"这一新型的安全领域,并且NORTON也在超这一方向迈进。"前慑防范"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运用部分防火墙技术外加其入侵检测技术有效的阻断病毒的传播源,以至于病毒在传染的初期无法得到大面积的传播降低了危害性;其二为依靠其强大的特征码检测技术(Extra.dat)对病毒的行为方式、特征代码等进行检测,依靠它强大的研发团队以及策略联盟伙伴使其在这一领域独树一帜。诺顿能在其新版产品中也加入了一些原本属于防火墙的功能。发邮件询问诺顿的研究人员为什么没有采用特征码杀毒技术,回应说一个完美的特征码扫描技术应该能够达到根据用户的指定加入特定文件为病毒的目的,也就是当用户指定某个活动程序为病毒时,杀毒软件的引擎能够根据自身的规则为该活动程序定义一个特征码,并且在控制该活动程序时,能够有效地断绝其与系统正常进程的关联。在没有这个水平之前,诺顿不会大规模采用特征码技术。从mcafee的技术文档来看,mcafee也只是有限度的试验性的研究该技术,并在比较有把握的地方应用。实际上两家公司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卡巴斯基:本论坛上被过度神话的杀毒软件。我个人非常尊重卡巴斯基的高水准,但说句实话,在不考虑资源占用的情况下,卡巴斯基并没有什么足够的理由能够让我放弃诺顿,二者的水平并没有什么差异。在稳定性上,卡巴斯基比诺顿要差一些。由于早些年卡巴斯基的引擎曾经泄漏(实际上泄漏的并不是初始源代码,只是泄漏的引擎可以比较容易的反编),因此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卡巴斯基引擎的非常详细的技术分析,尤其是德国的病毒高手写的关于如何优化卡巴斯基杀毒引擎的文章,被认为是所有采用卡巴斯基引擎的杀毒软件厂商必看的文章之一,就象美国人写的那篇VB100到底怎么测试杀毒软件(里面作者综合近几年的测试结果推测了VB100在测试时可能使用的病毒类型,相关比例等)是杀毒软件厂商在将自己的软件送测前必看的文章一样。从网上大量的分析文档看卡巴斯基的虚拟机技术是很优秀的,但是去年有人发贴认为卡巴斯基的良好的性能来源于它非常庞大的病毒库和良好的升级速度,其杀毒引擎设计水平并不高于其余的公司。卡巴斯基的引擎采用了所谓的单一形式的规则判断,众所周知诺顿是基于分类的规则处理。卡巴斯基的引擎在文件标识比对病毒库的时候被认为有着很好的性能,充分利用了处理器的处理能力,"但令人担忧的是,该公司对最新出现的技术并不充分重视"(英国的计算机杂志去年年末的评论),究竟是对原有引擎进行彻底改进还是大量使用新技术,估计谁都不知道。卡巴斯基的引擎存在叫做所谓的"过与简短的文件码"问题,说白了就是有时候会鞭尸,它的研究人员说正在改进。前段时间有人发帖子中指出病毒编写者只认可卡巴斯基,说实话看了很多论坛文档,好像没有哪个强人这么说过。卡巴斯基走的是与美国厂商有很大区别的研发道路,卡巴斯基很少引用别的公司开发的技术,而是在不断的深化,改进自身的杀毒引擎,单从某些方面评论,卡巴斯基的引擎代表着业界最高水准,但并不是全部。卡巴斯基是一款很好的杀毒软件,但并不是神。应该说它与诺顿,mcafee一样都站在杀毒软件的顶峰水平上。


在国内,一直有江民的杀毒软件采用卡巴斯基引擎的传闻,说句实话业界相当一部分杀毒软件都参考了其引擎设计,即使在国内也没有足够的信息证实只是江民参考了其引擎设计。很多人都使用各种各样的病毒包对卡巴斯基和江民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是完全一样。说句实话,这种测试并没有什么可信性,对化石孢的检测各种杀毒软件结果几乎都一样。只有两种方法能够说两者的引擎如何:1.将两款软件送至VB100或者类似的权威机构进行测试,如果两者对其中未知病毒的测试结果(这个结果并不公布,厂商自己去买)完全一样,那什么都没说的。两个不同的引擎机制在对待同样大规模的未知病毒库时出现相同的检测结果近乎是不可能的。可惜的是,江民没有参加过VB100测试,好像也不大可能个人有足够庞大的未知病毒库来进行检测。2.采用类似于破解的方法进行反编,分析整个软件的工作机制,工作量有多大相信都能猜出来,也没有见过有人搞过这种研究。因此我个人只能认为江民可能(较大程度的)参考了卡巴斯基的杀毒引擎设计,但从两款杀毒软件的灵敏程度,杀毒速度等诸多方民看,即使江民采用了卡巴斯基的引擎,江民也应该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源代码修改或者优化,另外也有消息说江民在引擎中加入了一些自己开发的技术,在实现方法上类似于数字码技术。霏凡上曾有高手指出假如公布两款软件的源代码,可能并不会有人能看出二者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当发现江民的软件并不能使用卡巴斯基的病毒库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即便曾经借鉴过,二者也已经可以被认为是不同的杀毒引擎。可能在win3.x平台下,二者曾经很相近;但是今天我们在使用winxp.即使江民确实采用过卡巴斯基的引擎,那么可以说江民在某些方面发展了这套引擎,尽管这种发展未必与原始的研发方向相符。但无论基于何种角度考虑,我认为江民的杀毒软件还是有优秀之处的。毕竟你回头看一看国内的杀毒软件厂商,在真正的技术研发领域只有这么一面旗帜偶尔飘扬。一步步走下来,江民还是有技术进步的。只就纯技术因素而论,假如江民采用了卡巴斯基的引擎,那么今天两家厂商在不同的方向上发展着那套原始的引擎,这未必是坏事,只要不固步自封,我们好像没什么必要争论两家厂商是否一个原始祖先,怕的就是在别人都往前跑的时候自己停下来,这跟自取灭亡没什么区别。尽管市场是杀毒软件厂商的第一要素,但别忘了技术是一个杀毒软件能否基业常青的决定性力量。


4、第四个就是熊猫了,哈哈,这个西班牙的东东,全球第一个自动升级的,人家的引擎也相当不错,速度绝对一流,查杀彻底,但病毒库有点欧洲化,所以在中国用着不太好用,占内存很大,金山好像现在就在防熊猫,监控好像不是,杀毒和升级都是防造熊猫的,金山的监控很垃圾,你用用就知道了。


5、DR.WEB、也是俄罗斯的引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合作开发的,军方和克里姆林宫专用。和卡巴基本是一样的,但引擎和技术不一样,是俄罗斯官方和军队的采用的产品,商业和个人大多是采用卡巴,分两个版本。只有一个对外,而且它的技术是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为后盾的。这个杀毒软件公司目标不是赚钱,纯粹为了技术,所以现在都没有中文版,它从来不把二进制病毒和不能发做的木马列入病毒库,所以在一些测试中名字不是很靠前,甚至很少参加测评,但杀毒实力绝对在卡巴以上,占用内存很少,差不多4兆。启发式加虚拟脱壳,北斗的壳,外面再加壳,加跳针也可以干掉,占用内存很少。可以说是最强的引擎。对付变种病毒和木马最好了。可以干掉加密XTA算法。清除极其复杂的病毒。 今天用驱逐舰全面扫描了一下,没有发信什么但用DR。WEB一扫发现这么多没有扫出来,虽然大多数是广告。看来核心技术比dr.web 还是差很多,大家不要以为你真的用上了DR。WEB 人家俄罗斯说了,核心的东西是不卖的.驱逐舰用的它的引擎,但毕竟是假蜘蛛,杀毒效果和DR。WEB根本不一样。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 收起 理由
ktango + 1 感谢解答: )

查看全部评分

kidlinux
发表于 2007-9-5 17: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杀毒软件|软件论坛| 卡饭论坛

Copyright © KaFan  KaF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沪ICP备2020031077号-2 ) GMT+8, 2025-5-22 01:17 , Processed in 0.135899 second(s), 19 queries .

卡饭网所发布的一切软件、样本、工具、文章等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其他非法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问题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信息,如有问题请通过邮件与我们联系。

快速回复 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