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大卫翁 来源:起朱楼宴宾客
一年前的岁末写下那篇《当下一个十年在我们面前展开》时,我显然不可能预料到新的十年会以这样的方式“神展开”。
每一年我们都在抱怨着“这是最难的一年”,可经历过2020之后,你会觉得之前的那些抱怨都格外小儿科。
不过事实上,或许《双城记》里那句被引用滥掉的至理名言,才是对于这一年更合适的表达——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
因为当每个人被迫带上口罩时,医疗行业也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
当我们感慨又有哪家餐馆和商场停止营业时,虚拟经济的风口已经从居家办公吹到了社区团购;
当大量的工薪阶级在为不失业苦苦挣扎时,上海的国金中心和北京的SKP却依然排着长队;
而更显而易见的,是当中国每一个病例都能写出一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时,海外的病例却越来越像是个数字而已。
或许你已经发现,今年跨年的朋友圈、微博乃至任何社交媒体上,大家对新一年的期盼都前所未有的强烈。
因为就像现在窗外寒冷的天气一样,每个人想得都是赶紧翻篇。
所以这一次,我也不想再对过去的一年有什么总结。不过在看了全球各式机构的年度展望后,我从中挑选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图,送给各位,作为新年礼物。
对于2021,下面是我个人的五个猜想。
猜想一:世界将变得更加静止,经济加速向虚拟世界迁徙
每年年末,很多“出差狗”都会晒出自己的航线图,以证明自己过去一年有多努力。
不过今年不但晒图的人明显少了,而且大家纷纷表示航段下降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是老天不作美。
这并非“出差狗们”在找借口,因为根据IATA在11月份发布的报告,这次疫情对于全球航空业的打击只有二战可以与之“媲美”…
来源:IATA
…而且就算疫苗全面接种后,全球航空业也至少要再等三年才能回到2019年的水平。
停止出行的又何止“出差狗”。
事实上,连拉斯维加斯和澳门这样具有极高黏性的“旅游胜地”,也遭受了哪怕是08年金融危机都未曾有过的暴击。 来源:高盛
而且根据高盛的研究报告,就算疫情过去,看起来减少出游和尽可能的使用线上办公也会成为大家的首选… 来源:高盛
…毕竟根据PwC对120位美国企业CEO的调查,疫情结束后他们将更加习惯于员工每周至少一天远程办公。
连老板都这么想了,何况员工呢?
不过,尽管现实世界变得愈发的“静止”,但在虚拟世界,扩张和活跃却是一日十年。
连美国的电子商务都因为疫情而“享受”到了三级跳式的发展… 来源:高盛
…而中国的电商呢?看看最纯正的电商股——拼多多和京东过去一年的股价就再清楚不过。
或许若干年后回头看,2020年的疫情,真的将成为科幻小说里那个大家戴上头盔生活在虚拟世界的转折点。
谁知道呢?
猜想二:互联网巨头们会遭遇更大的逆风
虚拟经济爆发式增长,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显而易见,是那些互联网巨头们。
他们已经在初期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中胜出,并纷纷进入赢者通吃的阶段。
通过占据对上游和下游两侧的定价权、话语权以及规则制定权 ,以及大力投入生态系统建设,巨头们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提供我们能够想到的几乎 所有产品与服务。
而疫情还加速了这一进程。
为什么巨头们都喜欢讲生态?因为生态一旦形成,就拥有很高的稳定性,甚至是自我强化的能力。而平台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和生态的拥有者,自然而然的站在生态的顶端,从而拥有了最大的价值杠杆。
典型的案例就是苹果对APP内购能够收取30%的“苹果税”,元旦发生的华为商店下架腾讯游戏事件其实也是类似的故事。
那么,巨头们现在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呢?
我们可以看看在中国这个互联网行业竞争很激烈的市场里,各个垂直赛道的市占率情况。
来源:中金公司
从图中可以看到,别说CR5了,就算是CR3,在很多领域也超过了50%。而这还是2019年的统计数据,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很多领域的市占率还在进一步集中。
如果再看互联网巨头打造的生态网,他们的垄断地位就更清楚了——中国人最常使用的前三十大APP里,14个腾讯系,7个阿里系,3个百度系,2个字节系,剩下的独立APP基本上都是工具型软件。
来源:新财富
而当互联网巨头们成长到这个地步时,你很容易想象为什么各国政府要如此紧张,毕竟这些公司的市值体量,已经往往可以和一个中等规模经济体相抗衡。 来源:中金公司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时代的巨头所拥有的能量和过往的能源或者金融巨头截然不同。
互联网行业是围绕数据开展业务的,这些巨头们在经营中有非常大的冲动,也有很强的能力去采集用户数据并加以分析。他们通过了解用户,从而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服务。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互联网巨头们可能已经比政府更理解他们的人民了。
这对于政府,是能忍的事儿吗?
所以千万别觉得蚂蚁上市受阻是一个独立事件,互联网巨头面临的监管逆风才刚开始。
那么,政府能怎么做呢?手上的工具基本就三件套——分拆、征税、综合监管。
分拆很难,因为科技巨头和过往的行业龙头不同。举个例子来说,过去一百年中,美孚石油、美洲铝业和AT&T都因为触发美国的反垄断法被强制分拆了,可为什么微软的分拆案历经十年后最后却无疾而终呢?因为科技巨头所拥有的垄断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而且往往已经渗透进国计民生中,一旦分拆,会产生非常高昂的社会成本,这是政府不得不忌惮的。
征税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垄断之所以称之为垄断,就是因为巨头能把多余的成本都转嫁给上下游。讲个笑话,英国政府2020年开始征收2%的数字服务税后,苹果对英国应用商店的开发者增收了2%的“苹果税”,谷歌将英国的谷歌广告和Youtube广告费用增加了2%,亚马逊则将英国卖家的费用增加了2%。
就问你,服不服?
那么,就只剩下综合监管了,包括窗口指导业务开展,要求进行数据备案,以及发放牌照和加强审批流程等等。
所以,看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的新内容,就知道互联网巨头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了。
猜想三、生物创新药行业将继续爆发式增长
疫情之下,除了互联网巨头充分受益之外,另一个显而易见有刺激作用的当属医疗行业。
不过,尽管2020年A股市场涨幅最大的股票是做医用手套的英科医疗,但向前看,真正具有爆发式发展前景的,还是兼具医药和科技属性的创新药行业。
其实中国的创新药行业爆发,一直可以追溯到2015年的医改,审批速度的加快和医保的支持让整个创新药行业从那时起进入了良性循环。
有了政策红利,自然就会有资金涌入,而当一二级市场都开始为这个行业所吸引时,人才、技术以及种种资源就会奔涌而来。
所以过去五年内在中国市场IPO且市值超过十亿美元的生物制药公司,已经超出了过去十五年的总和。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
而且不仅仅是中国,在美国乃至欧洲,生物医药公司都在日益成为资本市场最闪亮的明星。
如果看上市后的表现,我们也会发现,这五年不光是医药行业总市值膨胀超过三倍的大时代,而且五年前和五年后的巨头也有了天壤之别——医疗服务和生物制品,成为医药行业的新锐代言人。 数据来源:国盛证券
那么,疫情对这个行业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前两天和一个医药行业里的朋友聊天时他也提到,放在过去这个行业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款疫苗可以在短短一年内从无到有研发出来的。
这就意味着,从政界到商界,无数的资源正在加速涌入医药领域。
看过那本《十亿美元分子》的朋友都知道,生物医药的研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从一项“误打误撞的运气活”,变成了一项技术工程——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和时间投入,就几乎一定能取得成果。
那么当海量的资源进入这个行业后会发生什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猜想四、全球范围进入“大政府”周期
无论是政府对于互联网巨头的重拳出击,还是前两天国内新冠疫苗全员免费接种的宣言,事实上都是强势政府的表现。
疫情是对全球政府执行力和管控力的试金石,越是崇尚无为而治的小政府就越是束手无策——因为指望民众自我管控,在这种拥有极强传染力的病毒面前显然不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这里不想争辩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但事实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在进入一个“强人政治”和“大政府”的周期当中。
这其中的第一个原因,是疫情对经济的毁灭性影响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来托底。
由于不像08年金融危机那样存在支援华尔街带来的“道义风险”,这一次全球政府放起水来显然更加“肆无忌惮”。
来源:BCAResearch
“拿别人的手软,吃别人的嘴短”。在接受了政府的大量救济之后,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必须遵从救济背后的各种条件,从而让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把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第二个原因当然就是为了疫情的控制。
无论是呼吁保持社交距离、要求关闭公共场所还是最强力的封城,全球的政府在此次疫情中都推出了巨量政策,而民众们也在以政策的实施速度和执行力度来评判政府的能力和手腕。
根据Samantha Fund前期的一个研究表明,政府的强大程度和疫情的控制能力息息相关——在这张图中,数值越低越好。
来源:Samantha fund
然而不得不关注的是,政府的政策越强力越有效,后期的退出就越难也越慢。
举个例子,当健康码制度在国内深入人心之后,已经很难想象这个码会在某天完全消失。而当很多应急政策常态化之后,政府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可能会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公众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困境。
此外还有债务问题。
前段时间一张图流行于各大群里,大概意思是说2020年美国印出来的钞票,相当于过去三十年总量的21%。
来源:Katusa Research
那么放出去的水,总要有人来承担。至少目前美国公众持有的美国国债占GDP比例,已经超过了二战时期。
来源:PGPF.org
“欠债的是大爷”,政府有了理直气壮的动力和能力做大做强,而这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是无法逆转的趋势。
猜想五、贫富差距更加扩大
从生活到企业,再到行业和政府,最后一个猜想,回归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之所以说2020年魔幻,也是因为这一年对于部分人是地狱,但对另一部分人却是天堂。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从未如此大过。
从美国不同阶层的人是怎么对待政府发的钱就能一目了然——收入越低的人越要将钱存起来,哪怕利率低到尘埃里,低到负利率——剩下的基本就是用于日常开支。
可收入越高的人呢?他们会拿这笔钱来进行金融投资——无论是买保险还是买股票,今年的收益都很好——而剩下的则是进行旅行、娱乐等等和基本生活无关的事情。
每个人的生存状态,一目了然。
这背后,是不同阶层所面对的截然不同的就业和收入状况。
此前每次经济衰退后,拥有较高技能的人群和较低技能的人群的就业情况虽有差异但差别不大。
而这一次,低技能人群——通常就是服务行业和制造业的就业情况属于断崖式下滑,而高技能人群则要好得多。
来源:BLS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很可能是因为不同类型的工作可以居家办公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而现代社会的分工决定了,越高收入的工作越能够远程完成。
这不是臆测。根据芝加哥大学Jonathan I。 Dingel和 Brent Neiman两位教授在2020年6月份发表的一篇论文,能在家完成的工作工种,和工种的每小时平均收入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换句话说,工资越高的工种,越可能在家完成工作,也就越不容易被裁员,以及更容易找到工作。
来源:bfi.uchicago.edu
此外,今年政府放出去的水大量的涌入资本市场,这让是否拥有金融资产和公司股权,成为决定今年收入的关键性因素。
今年买过基金的人,都懂这是什么意思。
因此,在全球范围之内,收入最高的人群和收入最低的人群之间的差异都在疫情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一略有敏感的点就不展开讲了,用上世纪30年代的前美联储主席Mariner Eccles对所谓“繁荣的20年代”的一段描述结束这篇文章吧。
“像一个巨大的吸入泵的作用,到1920年代末,社会生产的财富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个在早期起到了资本积累的作用。但是,通过剥夺大众消费者的购买力,这些资本积累者也丧失了对其生产的产品的有效需求,进而也丧失了支持其进一步增加实体资本积累的基础。结果就像一场扑克游戏,筹码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其他人只能通过借贷来维持游戏。当信贷难以为继时,游戏就结束了。”
其实,无论关于2021的五个猜想是对是错,都希望国运昌盛,国泰民安。毕竟经过了这一年,每一个人都应该意识到,个体的能量到底有多么渺小。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csj/2021-01-02/doc-iiznezxt023924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