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26|回复: 11
收起左侧

[IT业界] 米聊的结局,雷军早有预料

[复制链接]
春风万水千山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1-1-20 22: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点讽刺,微信迎来了十周年,米聊却迎来了倒计时。


2021 年 1 月 19 日,米聊发布公告称,因业务变动,米聊将于 2021 年 2 月 19 日 12 点 00 分停止服务。用户需在停服前自行导出聊天记录及个人资料等信息,停服后将无法导出用户在米聊内的任何信息。


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对于米聊的离场并不意外。


早在这封停服公告前,有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谈及即时通讯领域的“选手”,对于米聊的认知是“米聊已死”。


只是,更多人不知道的是,米聊和微信一样同样走过了十个年头,并且先于微信。


曾是小米三驾马车之一


不可否认,雷军对于市场的敏感度是先于张小龙的。


2010 年 10 月 19 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一个学生团队研发出了一款软件,名为Kik Message。


这是一款基于本地通讯录与联系人直接建立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免费短信聊天的即时通讯工具,发布两周内,注册用户数就超过了100万。


当时,本来打算做智能手机、对移动互联网行业高度关注的小米团队,最先关注到了这款软件,仅在一个月后(2010年12月10日),第一代米聊诞生


米聊最初定位于跨平台、跨运营商的手机端短信工具,是一款免费的即时通讯工具,只要用户的手机能上网,就可以通过其进行免费的对讲功能。除了支持语音,米聊也线后支持图片、视频、文字、红包、广播、视频电话、远程协助、屏幕共享等多种功能。


最初的米聊,和小米手机、MIUI系统一起,组成了早期小米业务版图的三驾马车,也被雷军寄予厚望。雷军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公开谈到,米聊是继移动互联网风口,小米发现的第二个有千亿美金市场的机会。


而米聊发布之后并没有立刻成为「爆款」,直到加入「语音对讲机」功能之后,用户数量才增长到了 100 万。


可当时雷军并没有特别高兴,在媒体的访问中甚至出现焦虑感。

原因在于腾讯。


因为腾讯已经通过 QQ 累积了大量用户。


加上 QQ 账号和游戏、社交等等的核心服务关联,早已经是桌面互联网时代的王牌社交软件了。


所以,雷军很担心腾讯会快速入局移动社交,那米聊就真的完了。


雷军当年有三种设想,小米官方授权传记《一往无前》中对此有详细描述:


如果腾讯用 QQ 这个产品来迎战米聊的话,小米尚有一丝机会,因为 QQ 在手机上的体验过重,不符合移动互联网短平快的用户体验;


如果腾讯没有犯任何战略错误,选择用完全相同的产品形态来迎战米聊的话,只有在它能给米聊一年抢跑时间的前提下,小米才有 50% 的胜算


如果腾讯在一年之内拿出一模一样的产品,那么,腾讯的综合资源是小米的一万倍,小米将处于完全的弱势,届时,腾讯会把全部的工程资源和推广资源扑上来,小米获胜的概率将是零。


也就是说,如果给米聊足够的时间,或许米聊也会成为今天的微信。


显然,张小龙没有给雷军这个机会。


微信入场,米聊的故事变了


2011 年 1 月,微信正式发布,并且通过语音信息功能、用户导流、附近的人这些功能,在 2011 年 5 月前就积累了接近 500 万的用户。


而这个用户量,是当时米聊用户的 5 倍。


所以,当时就有人断言,微信入场之后,米聊的结局就注定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微信几近快、准、狠的产品迭代进程中,米聊却一度无法找准精确的产品定位,在社交功能的推出上屡屡滞后于微信,因而在首次上线时占得的微弱领先优势,也被渐渐蚕食殆尽。


2012 年 5 月,雷军曾公开承认米聊被微信打败。


此后很长时间,米聊几乎未再有什么声量。


数据显示,米聊 iOS 版在 2016 年 11 月 11 日进行了更新后,产品近 2 年时间都未再更新,如此长时间未对产品进行更新在移动互联网行业内通常意味着,公司已放弃了这款产品,关停只是迟早的事。


因此,外界认为,彼时的米聊已经放弃了“挣扎”。


但事实上,米聊还想拼一把。


2018 年 5 月,新米聊带着产品更新再次出现在大家眼前,新功能的加入试图重新让米聊充满活力,但这只是让米聊延续了关闭的时间,并未改变米聊的最终命运。

谈及米聊与微信相竞的结局,雷军曾在公开场合如此说到:


米聊输给微信在情理之中,因为微信是QQ的马甲。


微信已经脱离了所谓即时聊天工具的聊天属性,通过社交建立了自己的生态。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雷军在米聊成立之初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也聪明的回到了智能手机这条最初规划的主业上。


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


小米集团 2020 年 Q3 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总收入达 722 亿元,其中,智能手机收入为 476 亿元,A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的收入为 181 亿元,互联网服务收入仅为 58 亿元,占小米总收入的 8%。


不难看出,占据小米营收大头的是智能手机和 A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收入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而米聊只是其中的一款产品,且自身又没有足够的造血能力,很难为小米贡献高营收和月活等数据,小米很难会对米聊倾注过多的资源和投入。


这也是米聊走到败局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微信已经一家独大了。


据微信公开课Pro 公布的数据,微信小程序的年均日活跃账户已经超过 4 亿。据腾讯财报,截至 2020 年第三季度,微信及WeChat月活跃账户已经达到 12.1 亿。


或许,对于走过十年的米聊来说,此时退场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用雷军自己的话来说:


米聊仍是那个令人惊喜、值得投入的意外。


以下为官方通告:

尊敬的米聊用户:

米聊自发布以来,深受大家的支持与喜爱,在此米聊团队深表感谢。因业务变动,我们将于2021年2月19日12点00分停止米聊的服务,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 2021年2月1日12点00分 : 停止账号注册、消息收发;

- 2021年2月19日12点00 分:停止米聊登录,并关闭服务器,届时及以后将无法登录和使用米聊。

请用户在停服前自行导出聊天记录及个人资料等信息(安卓 v8.8.70 及以上版本支持批量导出),停服后将无法导出用户在米聊内的任何信息。此外,我们为您提供服务时合法收集的相关信息,我们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米聊隐私政策》进行保存。保存期限后,我们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或匿名化处理。

最后,感谢每一位米聊用户在过去的支持与陪伴,对于此次米聊的停服给大家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未来,米聊团队也会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新的服务。

2021年1月19日




http://tech.ifeng.com/c/83Bocxls76V
黑狐无风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1-1-20 22: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还是先用过米聊,之后才注册使用微信的
当年还是塞班手机
carf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1-1-21 00: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要掰扯,微信可算难得的能让我一用上就喜欢的国内产品了。
说来得归功于张小龙,看着就是很骄傲或者说很顽固的那种。
失败一塌糊涂,成功也会一塌糊涂。
ruancm
发表于 2021-1-21 01: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年龄大的人入手,是微信成功的原因
Axigua123
发表于 2021-1-21 07:43: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arf 发表于 2021-1-21 00:33
真要掰扯,微信可算难得的能让我一用上就喜欢的国内产品了。
说来得归功于张小龙,看着就是很骄傲或者说很 ...

我不喜欢现在的微信,臃肿的很,为了赚钱加了太多无用功能
月华人失色
发表于 2021-1-21 10: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决定了这是赢家通吃的生意,好像2G时代的移动,1毛一条的短信。
wheyu。。。
发表于 2021-1-21 11: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主要还是有腾讯这个好父亲。当初qq直接就能登陆,贼方便快捷。

当然最开始的理念也不错,所以一下超过除父亲以外的聊天软件。

当然,现在嘛
黑狐无风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1-1-21 13: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wheyu。。。 发表于 2021-1-21 11:15
微信主要还是有腾讯这个好父亲。当初qq直接就能登陆,贼方便快捷。

当然最开始的理念也不错,所以一下超 ...

微信起步阶段优势是QQ号直接登陆,但是变身国民软件的重要点是,手机号直接登陆,以及自动识别通讯录好友
午睡的草
发表于 2021-1-21 19: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qq登录笼络年轻用户,手机号登陆又拉拢了智能手机使用后的中年老年用户
carf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1-1-22 20: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Axigua123 发表于 2021-1-21 07:43
我不喜欢现在的微信,臃肿的很,为了赚钱加了太多无用功能

你也有够无聊的,还能发掘出太多无用功能。
图标漂亮,进入界面挺有调性,然后,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OK,正是我要的。
咱就一分不花,管他怎么赚钱?爱赚不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杀毒软件|软件论坛| 卡饭论坛

Copyright © KaFan  KaF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沪ICP备2020031077号-2 ) GMT+8, 2024-11-30 15:34 , Processed in 0.146869 second(s), 16 queries .

卡饭网所发布的一切软件、样本、工具、文章等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其他非法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问题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信息,如有问题请通过邮件与我们联系。

快速回复 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