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推进我国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下文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争取到2023年,电子元器件行业销售总额达到2.1万亿元,销售规模达百亿元的企业数量超过15家,并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该“三年行动计划”将技术前沿、前景广阔、牵引性强的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关键市场着重圈出。
要改善我国电子元器件大而不强的现状
“无器件,不产品”,不需要电子元器件的场景已不存在。
就像建房要用到一砖一瓦,电子元器件隐身于整机产品中,已渗透至国民经济各角落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汽车电子、5G通信、物联网以及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军事装备等领域,成为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
基础作用突出,规模特征同样明显。以有“电子工业大米”之称的MLCC(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为例,每台iPhone手机平均使用量超过1000只、每座通信基站使用量超过6000只、每辆新能源汽车使用量超过10000只。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介绍,我国已是全球电子元器件第一大生产国,2019年全国电子元器件产业整体销售收入超过1.86万亿元,企业数量超万家。
“大部分产品产销量均居全球领先地位,本土供应链总体完善,产品门类较为齐全,基本可覆盖现有市场需求。”
杨旭东坦言,“但是,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相关问题和不足制约着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企业整体实力偏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骨干企业匮乏等。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产业化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秘书长古群介绍,我国在诸如铝电解电容、印制电路板、半导体分立器件等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很多高端电子元器件还有很大差距,在高端片式阻容感、射频滤波器、高速连接器、光电子器件等方面,还难以有效满足下游整机市场需求。
例如,MLCC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低于4%,在5G基站领域,国产MLCC产品仅实现小批量试用,与国外差距达10年以上。再如,海量信息传输的光通信领域所必须的光通信芯片、光纤滤波器差距也在5年左右。
古群说:“为改善我国电子元器件大而不强的现状,弥补制约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实现纲举目张,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是发布《行动计划》的初衷和目的。”
锁定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三条主线
量大面广的电子元器件如同现代工业的粮食,全球电子信息技术强国均予以高度重视。
《行动计划》设立的总体目标为,“到2023年,优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安全供应水平显著提升,重要行业的基础电子元器件产品实现突破,配套供应链基本健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介绍,针对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三个方向,《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目标。
分别为,争取到2023年,电子元器件行业销售总额达到2.1万亿元的产业规模,进一步巩固我国的电子元器件大国地位;
关键产品技术取得突破,争取在射频滤波器、高速连接器、多层陶瓷电容器等产品领域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专利布局更加完善;
培育一批大型企业,争取销售规模达到百亿元的企业数量达到15家以上,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电子元器件属于电子信息产业的中间产品,介于电子整机行业和原材料行业之间,它的质量、水平和可靠性直接决定电子系统和整机产品的性能。但是,电子元器件功能各异、种类繁多,具体到各产品类型,更是数量惊人。
据国外研究机构数据,当前全球量产的电子元器件型号超过2000万种。
“有所为有所不为。”黄子河说,“力争以点带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黄子河的解读,《行动计划》指向重大产业发展急需、应用前景较为明朗、有望取得阶段性突破的若干重点电子元器件产品。特别针对智能终端市场、5G、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等技术前沿、前景广阔、牵引性强的领域。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为强化应用牵引,针对5G、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重要、新兴行业,将着力优化采购模式,规避市场非理性行为,利用各方资源,推动电子元器件差异化应用,以系统性创新弥补局部或单点不足。
此外,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及相关单位将加强对电子元器件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预警和防范,维护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行动计划》更创新性地提出了引导电子元器件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
《行动计划》不涉及相对独立的集成电路、显示器件。
https://new.qq.com/omn/20210130/20210130A09ISJ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