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93|回复: 13
收起左侧

[转贴]风风雨雨23载!ATI经典显示芯片回顾

[复制链接]
SpeedDrift
发表于 2008-8-30 11: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TI的创立——1985年,何国源
    ATI的创始人,时任CEO的何国源(Kwok Yuen Ho)1950出生于一个曾经富裕的广州家庭,随即离开中国大陆。他人生的一大转机是在1974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获得了电子工程学士学位。而后他曾就职于数据控制系统、飞利浦电子和国家半导体公司,再后来就任翁氏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那是一家PC制造及组装工厂。

ATI创始人、ATI原总裁兼CEO何国源
    1984年,何国源移民加拿大。不太走运的是尽管他拥有10年的工作经验和电子工程学位,但仍然难以找到一个和他在香港相匹配的工作岗位。不过,何国源并不是求职市场上唯一的失败者。1985年,他和另外两个香港移民,Benny Lau(产品开发副总裁,已退休)和Lee Lau(策略计划副总裁),共同创建了他们自己的公司,也就是大名鼎鼎的Array Technology Industry。
    促使ATI成为一家图形产品公司的原因非常简单。他们3个人的全部积蓄总共只有300,000美元。据何国源分析,创建一家电脑公司需要一大笔资金,所以他们只能做一家图形产品公司。
    ATI最开始只有6名员工,秘书、接待员和销售员都是同一个人。作为一家不显眼的加拿大小公司,4个月内没有任何电脑公司与ATI有业务来往,他们的30万美金很快就花光了。这时,新加坡的海外联合银行拯救了ATI,为之提供了一笔30万美元的商业贷款,后来贷款额度增加到150万美元。
    尽管起步困难重重,但图形芯片的高需求量意味着只要有一次成功的设计,就能挽救公司。下半年他们迎来了第一噬?猓?个星期之内就订购了7000枚芯片。到公司成立周年的年底,ATI赚取了1000万美元的收入。
显卡史前资料
    显卡早期称显示适配器,在“黑底白字”的DOS年代时,对显示的要求是极低的。然而随着各种软件应用的普及,人们对于PC图形界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此才出现了彩色显示。最早的显示类型是EGA,只能区别出黑白两色。早期使用8080、8088一直到80286都是使用这种类型的显示适配器。它的功能极为简单,一般集成16KB显存,是不为人关注的电脑配件。
    到了286时,PC上出现了一些和图形相关的软件,开始有人在PC上设计一些图形,最早的就是CAD。那时的程序员们为了自己闲暇的消遣也开始编写一些小游戏,或是移植一些游戏机上的游戏到PC上来。因此出现了一种四色适配器,能认别三原色和黑白。当时这种适配器的效果是很差的,你能想像出只有三元色和黑白的图像效果是什么样吗?不过在当时这已经是一个大的进步了。由于这是第一种彩色的显示适配器,所以称为CGA。CGA时代对显卡的要求已经大幅度提高,但是当时的制作工艺仍然远远高于显卡芯片的需求,因此CGA显示适配器依旧整合在主板上,以一块单芯片的方式来实现。
    VGA标准可谓是如今显示标准的雏形,我们的显卡也是从这一时代开始独立起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显卡,而不仅仅是一块默默无闻的芯片。最先的VGA标准可以实现16色,要求显卡具备512KB显存。

    我们都知道,真正意义上的电脑3D图形卡是从1995年的Voodoo时代开始的,那么ATI作为一家图形公司,从1985年成立到1995年的这十年间,都做了些什么呢?

SpeedDrift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1: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知道,真正意义上的电脑3D图形卡是从1995年的Voodoo时代开始的,那么ATI作为一家图形公司,从1985年成立到1995年的这十年间,都做了些什么呢?
ATI为PC图形芯片而生——1985年
    ATI自1985年8月20日成立之后就把自己定位成一家电脑图形公司,同年10月ATI使用ASIC技术开发出了第一款图形芯片和图形卡,之后就主要涉足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业务,为大型个人电脑制造商(如IBM)制造显示芯片。当时的个人电脑只有IBM和其它竞争者的整机销售,而且价值不菲,所有配件包括软件都不会单独零售,所以OEM是唯一的出路。
ATI第一代图形芯片——1987年,EGA/VGA Wonder

ATI EGA Wonder
    但为了公司前途着想,ATI决定不再大量制造基本的2D图像芯片。在1987年,ATI发售EGA Wonder和VGA Wonder家族显卡。这些显卡功能都比IBM自身的显示装置好,EGA/VGA Wonder是一种能用于市场上任何一种图形界面、软件和显示器的单卡,为传统个人电脑提供了更高速的图像,由此引起了个人电脑制造商和用户的重视!

ATI最早的VGA Wonder芯片
    1988年采用ISA总线的VGA Wonder受到了广泛欢迎,因此产品型号也比较多:
型号
芯片
总线
出产年份
VGA WONDER 系列
VGA Integra
ATI 18800 512K
ISA
1988
VGA Wonder
ATI 18800 256k to 512k
ISA
1988
VGA Wonder+
ATI 28800-2, -4, or -5 256k to 1MB DRAM
ISA
1988
VGA Wonder XL
ATI 28800,-5 or -6 256k to 1MB DRAM
ISA
1988
VGA Wonder XL 24
ATI 28800-5 or -6 512k to 1MB DRAM
ISA
1988
ATI VGA Wonder XL

    从此ATI的相关产品便与Wonder有了不解之缘,Wonder的比后来的Radeon品牌还要久远!
ATI第二代图形芯片——1991年,Mach8系列
    1991年5月,ATI发布Mach8,这是ATI第一款优化微软Windows图形界面的显卡产品。CPU不再需要运算画面资料。

Mach8代号为38800

mach8 系列  mach8 ATI 38800-1
8514-ULTRA
mach8 512K or 1MB VRAM,
8-bit/16-bit ISA or MCA
1990
VGAWONDER GT
VGA: 28800-5 or -6 512k DRAMCo-Processor: mach8 1MB VRAM
ISA
1993
Graphics Vantage
VGA: 28800-5 or -6 256-512KB DRAMCo-Processor: mach8 512-1MB VRAM
ISA
1991
Graphics Ultra
VGA: 28800-5 or -6 256-512KB DRAM
Co-Processor:mach8 512-1MB VRAM
ISA
1991

ATI Graphics Ultra
    Mach8就是ATI 38800-1芯片,但Mach8显卡是由两颗芯片组成的,主芯片为上一代的VGA Wonder XL 24(ATI 28800-6),辅助芯片就是Mach8,通过双芯片的设计增强了绘图能力!
ATI第三代图形芯片——1992年,Mach32系列
    Mach32也是一款双芯片显卡,期间由于ATI参与制定了VESA总线标准,所以Mach32系列显卡拥有多种接口规格,部分显卡兼容不同规格的各种总线,型号十分复杂:

Mach32=68800

mach32 系列    Mach 32 ATI68800
型号
芯片
总线
年份
VLB MACH 32 (DRAM VERSION)
mach32  ,2MB DRAM
32-bit VESA Local Bus
VLB MACH 32 (VRAM VERSION)
mach32  ,2MB VRAM
32-bit VESA Local Bus
MACH32 VESA (DRAM)
Mach32/ATI68875,2MB DRAM
32-bit VESA Local Bus
MACH32 VESA (VRAM)
Mach32/ATI68875,2MB VRAM
32-bit VESA Local Bus
Graphics Ultra Plus
mach32  ,1MB-2MB DRAM
ISA,VLB,PCI
1992
Graphics Ultra Pro
mach32 ,1MB-2MB VRAM
ISA,EISA,VLB,PCI
1992
Graphics Wonder
mach32 ,1MB-2MB DRAM
ISA, VLB, PCI
1994
Graphics XLR
mach32
IVLB
1994


ATI Wonder Mach32
    Mach32系列显卡已经能够很好的支持32Bit图像,支持Windows和正在起步中的Linux图形显示,因此受关注程度很好。
SpeedDrift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1: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ATI第四代图形芯片——1994年,Mach64系列

支持扩展显存的Mach64

    ATI第一款为广为人知的多媒体芯片,是1994年推出的Mach64。尤其是Mach64硬件支持YUV-to-RGB颜色转换,和硬件缩放。这样个人电脑能应付基本AVI和MPEG-1播放,而不需要昂贵的专用硬件解码器。之后,Mach64-VT从CPU接过逐行扫描的工作。1996年的ImpacTV进一步支持800x600 VGA-to-TV编码。而这些产品并不是太昂贵。
       

Mach64 GX、Mach64 CT和Mach64 TV

mach64 系列
型号
芯片
总线
年份
Graphics Pro Turbo
mach64 GX,2MB or 4MB VRAM
ISA, VLB, PCI
1994
Graphics Pro Turbo 1600
mach64 GX,2MB or 4MB VRAM
PCI
1995
Graphics Xpression
mach64 GX .or.mach64 CT,1MB-2MB VRAM
ISA, VLB, PCI
1994
Winboost
mach64GX or mach64CT ,1MB-2MB
ISA, VLB, PCI
1994
Wincharger
mach64GX or mach64CT ,1MB-2MB
ISA, VLB, PCI
1994
Winturbo
mach64 GX ,1MB-2MB VRAM
ISA, VLB, PCI
1994
Video Charger
mach64 VT,1MB-2MB
PCI
1996
Video Xpression
mach64 VT-2,1MB-2MB
PCI
1996
Video Xpression+
mach64 VT-2,1MB-2MB
PCI
1997
小结:
    以上ATI的四代所有产品均为2D显卡,可以看出,第一代的VGA Wonder可以把它称为是当时高性能的“独立显卡”能够提供更强的图形处理能力;第二代的Mach8优化Windows系统,减轻了CPU的负担;第三代 第四代集成了当时硬件解压卡的功能,因此大受欢迎。
    虽然都是2D显卡,但功能越来越强,将原本属于CPU的运算量交给了显卡处理,不但解放了CPU,而且让图形处理和视频播放性能大幅提高,从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了显卡高度集成的特性!
    接下来就进入了3D图形世界,看看ATI如何面对3D之王Voodoo?
    在2D图形时代,ATI与OEM客户建立起了亲密的合作关系,同时ATI优质多媒体卡的声誉也在消费者之间广为流传。但进入90年代之后,电脑游戏的发展要求显卡拥有强劲的3D效能,这直接成就了3DFX和NVIDIA
ATI第五代图形芯片——1996-2000,3D Rage家族
  • 1996年:无序竞争,第一款3D显卡3D Rage不成熟

被遗忘的3DRage I
    1996年的3D Rage是ATI的第一款3D显示芯片,它和S3的Virge一样属于第一代3D显卡的典型代表作。它提供了对光源的处理能力,是当时3D性能最全面的显卡,但也是兼容性很差的显卡,可以说比较失败。
    作为第一款3D图形产品,3D Rage家族都拥有最基本的1条像素管线和1个顶点着色单元,采用了0.5微米工艺制造。
  • 1997年:改进产品,3D Rage II综合实力较强

3D Rage II(1997年初)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3D芯片是3D Rage II。此芯片支持双线性、三线性过滤、Z-buffer和一些Direct3D材质混和模式。但是像素过滤只是比S3的ViRGE略好,在当时来说是只能算一般。
    不过这一代的显卡并没有令人十分满意的产品,总的来说是各具特色,要么是3D功能不全面、要么2D性能太差、要不就是兼容性不好。
    第一代3D显卡的共同特点是:64位的核心、PCI2.1标准接口、2-4M EDO显存,工作频率多在75MHz,每秒100万的多边形生成率和6000万的像素填充率。它们具备了动态z-buffer和双缓冲(double buffering),并开始支持mip贴图、双线性过滤、透视修正、雾化等简单的材质模式和气雾效果,虽然还不能算真正的3D加速卡,但毕竟开创了3D显卡最初的先河。
SpeedDrift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1: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 1997年2月:3D Rage II+DVD独门绝技,硬件DVD视频加速

3D Rage II+DVD(1997年2月)


    多媒体视频技术是ATI在OEM市场多年经营积累的长项,3D Rage II+DVD首次采用了这些技术,它是第一块提供了硬件运动补偿的图形芯片,把CPU从软件播放DVD的繁重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使ATI成为DVD加速领域的先行者。可以说从此刻开始,ATI已经奠定了自己在图形多媒体方面的优势。
  • 1997年4月:首次采用AGP总线,收入翻倍:

3D Rage Pro(1997年4月)

    同年发布的3D Rage Pro芯片开始,ATI已经采用了当时业界领先的AGP总线。AGP总线的高带宽使软件播放MPEG-2视频更加得以发挥,使ATI当时的DVD回放性能更进一步。3D Rage Pro芯片的成功,使得ATI得到了更多OEM厂商的重视,大批的OEM订单使ATI公司在1998年的收入也提高了一倍!
  • 1999年:多媒体显卡先行者,Rage 128:

    转眼进入了1999年,此时各厂商的3D显卡之争非常激烈。包括NVIDIA、3dfx、Matrox、S3等厂商都纷纷推出了当时各家的旗舰显示芯片。ATI也在当时推出了RAGE 128芯片,该芯片的扩展型号非常多,包括Rage 128 VR、Rage 128 GL、Rage 128 GL、Rage 128 Pro等。


    在性能上,ATI推出的RAGE 128并不是当时顶尖的,不过RAGE 128胜在各项性能指标都非常平均。不仅在DVD动态插值补偿方面依然占据优势外,更有支持VIVO和ALL-IN-WONDER的显卡版本。在当时看来,这已经算是功能非常强大的多媒体显卡
SpeedDrift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1: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        

           
SpeedDrift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1: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ATI第六代图形芯片——2000年,Radeon横空出世

    进入了2000年,曾经不可一世的3DFX Voodoo难以抵挡TNT2的攻势,最终被GeForce 256所终结。NVIDIAATI两家公司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当时的桌面图形市场已经演变成两家公司的表演。


Radeon VE和LE芯片

    面对有首款GPU之称的GeForce 256的强劲攻势,ATI于2000年中旬发布了Radeon(镭)显示核心。除了同样拥有T&L外,具备ATI最先进的硬件几何变形,光照效果,和图象剪切等等功能使ATI Radeon在性能上完全可以与NVIDIA的旗舰产品一决高下。从此ATINVIDIA两大巨头之间的竞争也演化为Radeon和GeForce两大品牌的对决!


Radeon 32MB DDR/LE/VE

    与NVIDIA GeForce 2系列显示芯片的详细划分一样,ATI也将RADEON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划分为多个版本,包括RADEON标准板、RADEON SE(高频版)、RADEON VE(双头显示)以及RADEON LE(没有HYPER-Z技术)。可以说RADEON是ATI跨入DirectX 7.0时代后最成功的一款显示芯片,同时今后的ATI产品也延用“RADEON”来命名。

ATI第七代图形芯片——2001年,Radeon 7000系列

    Radeon获得成功之后,ATI开始系统地划分自己的产品线,开始以四位数字命名显卡,大家熟知的ATI显卡是从Radeon 7200/7000系列起跳,因为这一系列显卡已经是ATI的第七代产品了!


ATI原厂Radeon 7200 PCI


ATI原厂Radeon 7000 64MB DDR PCI

    Radeon 7000系列总共有两款芯片,高端的R100(7200)和低端的RV100(7000)都使用了0.18微米工艺制造,拥有三千万晶体管,支持DirectX 7。这种以RV代表低端产品的做法被沿用至今。


R100显示芯片

    Radeon 7500是款特别的显卡,核心代号为RV200,因为它是与ATI下一代的8500(R200)一同发布的,但仅支持DirectX 7。这款显卡NVIDIA的GeForce 4 MX类似,NV和ATI的DirectX 8显卡都没有低端产品。


3D性能略低于MX440的Radeon 7500


RV200显示芯片

    Radeon 7000系列显卡除了2D和视频方面的优势之外,Hydravision™ 方便灵活的多显示器支持和超前的DVI、TV输出也是一大卖点,这是当时大多数同类显卡所不具备的!
RADEON
系列
型号
芯片
总线
年份
RADEON
 
 
 
RADEON LE
RADEON LE
AGP card with 32MB of DDR RAM AGP 4X/2X
2000
RADEON 32MB(SDR)
RADEON
32MB SDR SDRAM ,AGP 4X,Video-Out
2000
RADEON 64MB(SDR)
RADEON
64MB SDR SDRAM ,AGP 4X,Video-Out
2001
RADEON 32MB (DDR)
RADEON
32MB DDR SDRAM ,AGP 4X,Video-Out
2000
RADEON 64MB DDR VIVO
RADEON
32MB DDR SDRAM ,AGP 4X,Video-In,Video-Out
2001
RADEON VE
RADEON VE
32MB DDR SDRAM ,AGP 4X,Video-Out,DVI
2001
RADEON 7000
 
 
 
RADEON 7000
RADEON 7000
PCI or AGP 2x/4x32MB or 64MB DDR SDRAMVideo Out on 64MB AGP version
2002
RADEON 7200
 
 
 
RADEON 7200
RADEON 7200
AGP 4x 64MB DDR SDRAM
2001
RADEON 7200
 
 
 
RADEON 7200
RADEON 7200
AGP 4x 64MB DDR SDRAMDVI-I
Video-Out
2001
SpeedDrift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1: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扬眉吐气的第八代图形芯片——2002年,Radeon 8500

    如果说DirectX 7.0时代的ATI是紧追NVIDIA,那么到了DirectX 8.1时代,ATI则通过RADEON 8500显卡首次超过了NVIDIA同期发布的GeForce 3。严格意义上讲,GeForce 3只能算是支持DirectX 8.0。在当时,做工优秀、画面显示质量出色的RADEON 8500显卡成为业界公认性能最出色的显卡



R200显示芯片

    到8500时代,可以说是ATI All-in-Wonder最辉煌的时期,虽然AIW的大名在国外的知名度早已打响,Wonder品牌历史比Radeon要久远的多,但AIW 8500DV首度成为了当时的明星产品,受到了国内用户的追捧!


    尽管NVIDIA随后发布了GeForce 3 Ti系列显卡,高端型号的GeForce 3 Ti 500在速度上要比Radeon 8500更胜一筹,不过凭借价格方面的优势,Radeon 8500仍然是当时最畅销的高端显卡,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ATI的雄厚实力。


R200芯片架构图

    让人感到不解的是,8500显卡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但始终只有两款产品(AIW暂且不算):8500和8500LE(128MB和64MB两个版本),而且两款ATI原厂显卡其实只有频率上的差别。

人丁兴旺的Radeon 8500衍生物:

    不过8500的架构在ATI第九代产品(9700)上市之后成为ATI低端主打产品,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9000、9100、9200、9250等等,规格型号令人眼花缭乱,甚至还被集成在了主板芯片组当中(9000 IGP和9100 IGP)。



RV250核心,9000和9000Pro显卡采用

    9000是8500的改进版,都拥有4条像素管线,不过8500每条管线有两个纹理单元,每个纹理单元可处理3个材质,而9000每条管线只有一个纹理单元,但每个纹理单元可处理6个材质,看上去规格没多少变化,实际上在当时来说9000的效能不如8500,也就是说2×3>1×6,这可能是ATI在架构上作出的一种尝试吧。另外9000还比8500少了一个顶点着色单元,要知道8500也只有2个顶点单元而已,这也让性能损失不少。

    而9100与8500没有实质性的区别,规格和显卡造型都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就是当时非原厂显卡更多了,显存的搭配也更加灵活。


RV280核心,9200和9250显卡采用

    9200的规格与9000相近,纹理单元是2×3的架构,拥有两个顶点单元,所以性能比9000强,但与8500还是各具优势,这就是4×2×3与4×1×6的差别,这些规格着实令人非常恼火!


9250是搭载了新显存的9200

    总的来说,9100其实就是R200核心的8500,而9000和9000Pro采用了简化版的RV250核心,9200系列和9250则是RV280核心(在RV250基础上多了一个顶点)。它们之间的规格更是错综复杂,单靠产品型号数值无法区分性能高低,有兴趣的朋友请查阅本文最后的规格表。
SpeedDrift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1: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辉煌的第九代图形芯片——2002年,Radeon 9×00系列
  • 2002年7月:无敌的Radeon 9700
    虽然Radeon 8500已经在规格上领先于GeForce 3 Ti,但是速度上并没有绝对优势,可以说在伯仲之间,而且NV通过高频的GeForce 3 Ti 500压制了8500。可以说8500并没有带给NV太多压力。


    不过NV错误的估计了DX8的寿命,在GeForce 3之后推出的GeForce 4 Ti依然是DX8架构,这使得ATI完美支持DX9的Radeon 9700大出风头!


R300核心,9700Pro、9700、9500Pro、9500显卡采用

    首款DX9图形芯片,256Bit的显存位宽,9700凭借8条管线理所当然的坐上了3D之王的宝座。NV屡次延期发布的FX5800依旧难以撼动9700的地位。9700成为了ATI最成功的一代显卡,而FX系列则是NV最失败的一代显卡。无论高中低端,ATI显卡在竞争中都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9500Pro的显存被特殊板型限制在了128Bit

    当年9500显卡上演的改造风波也被传为佳话,9500黄金版(4管线可改8管线,128MB 256Bit显存;普通9500为4管线可改8管,64MB 128Bit显存)的知名度甚至要盖过9700,以至于比它高档的9500Pro(原生8管线,但只有128MB 128Bit显存)甚至被遗忘了!

    经典的9700显卡时至今日依然为众多玩家所津津乐道,在二手市场也是抢手货,ATI原厂显卡完美的做工和出众的2D画质也是网友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 2003年3月:Radeon 9800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为了挽回FX5800的败局,NV改进核心架构推出了FX5900显卡,虽然显存升级到256Bit让性能提高不少,然而核心架构缺陷让它无法抵挡高频率9800系列的攻势,之后的5950Ultra也在9800XT面前无能为力!


9800的经典程度不亚于9700


R350核心,9800Pro、9800、9800SE显卡采用

    虽然9800在架构上并没有太多的改进,制造工艺依然维持0.15微米(之后高频的9800XT还是0.15微米),但频率的提高让它的性能比9700更上一层楼,SmartShader2.1和SmoothVision 2.1可能就是为数不多的改进了。


2003/11/14,9800XT发布

    9800XT显卡是频率大战的产物,虽然9700/9800已经完全压制了5800/5900,但面对NV放出的高频版5950Ultra,ATI同样亮出了最高频率最高显存的9800XT,这款赏心悦目的显卡从各个方面来说都要比怪兽5950U强,但由于高高在上的价格决定了它只是少数人的玩物,不过几年前的二手和工包市场可是相当受欢迎!


R360核心,9800XT和部分OEM版9800显卡采用

    频率高达412MHz的R360核心依然是用老迈的0.15微米工艺,看得出来当年ATI还是相当保守的,不过定位低端的RV360核心却采用了先进的0.13微米Low-K工艺,这就是经典的9600/9500:
  • 2004年4月:一代经典Radeon 9550
    关于RADEON 9550的成功我想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作为在9600SE、9600、9600 Pro以及9600 XT发布四个月后推出的一款芯片。9550依然基于RV350制造,在所支持特效方面也完全与该系列最高端的9600XT相同。


    4条管线和9800级别的DX9规格保证了9550强大的实力,它与9600XT的差别仅仅在于频率,这使得各种非公版、超频版9550立刻席卷中低端市场,掀起了一股超频之风,当然合理的定价是9550成为一代经典最主要的因素!

   

RV350和RV360核心,9600XT、9600Pro、9600SE、9550等显卡采用

    RV350和360两款核心的硬件部分没有任何区别,RV360相对来说更容易上高频率,因为它使用了台积电先进的0.13微米Low-K工艺,而RV350只是0.13微米工艺,部分由联电代工。

    9550发布之时ATI并没有对其所搭配显存做太多限制,同时RV350核心出色的超频能力更赋予了9550强大的生命力。优秀的性价比使它成为ATI低端显卡中销量最高的型号,在如今PCI-E显卡横行天下的时代,仍有大批9550在市场中热销便说明了一切问题!
SpeedDrift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风云变幻的第十代芯片——2004年,X800系列

    9700/9800让ATI沉浸在了成功的喜悦之中,推出了架构上并没有太大变化的X800系列,像素管线翻倍提升至16条,性能提升非常显著。而NVIDIA经历FX系列的失败之后,卧薪尝胆推出了规格先进的6800系列产品,规格与X800系列极其相似同样为16管线6顶点的配置。


当时的单卡之王X850XT PE AGP

    然而令ATI始料未及的是GeForce 6系列完全按照DirectX 9.0c SM3.0的标准设计,而X800系列仅支持DirectX 9.0b SM2.0b,虽然当时并没有多少游戏能够支持SM3.0和HDR,但这已经让X800系列失去了上代9700的王者风范!

   

X850 CrossFire的性能并不输于6800U SLI,但等它上市时NV已经发布了更强的7800

    综合来说,X800XT与6800Ulltra的3D性能不相上下,但是SLI双卡互联技术让ATI失去了高端市场,追求极致3D性能的用户并不会在意价格,之后ATI“连夜赶制”的X850 CrossFire可以说仅仅是概念性产品。

    6800和X800的时代正值AGP、PCI-E接口改朝换代时期,NVIDIA合理的通过使用桥接芯片兼顾了AGP/PCI-E平台,而ATI坚持“有路何必搭桥”的策略使得研发成本增加不少,这也导致X800一代ATI的显示芯片规格特别纷繁芜杂!

    下面通过不同的核心介绍ATI X800一代的各种显卡
  • 2004年5月:R420核心,0.13微米工艺,原生AGP接口
   

    R420是原生AGP接口的图形芯片,0.13微米工艺制造,拥有1.6亿晶体管。被16管线的X800XT PE、X800XT和12管线的X800Pro和X800GTO所采用。由于核心硬件规格是16管线,所以当年的X800Pro和如今活跃在低端市场的X800GTO AGP都具备改造16管线的可能。
  • R423核心,0.13微米工艺,原生PCI-E接口:
   

X800XT PE PCI-E和R423核心

    由于ATI坚持走原生PCI-E总线的路线,因此R423和R420核心部分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总线更换为PCI-E控制器。反观NVIDIA的NV45只不过是把原生AGP接口的NV40和桥接芯片封装在了一起。

    使用R423核心的显卡有PCI-E版的X800XT PE和X800XT,还有少数的X800GTO也使用了较早的R423核心。
  • 2004年12月:R480核心,0.13微米工艺,原生PCI-E接口
    更加高频的X850系列显卡使用了R480核心,ATI依旧没有冒险使用0.11微米工艺,在高端的产品上ATI再次走了同9800XT相同的保守路线,R480就相当于R420的改进版本,如同R350和R360的关系一样。

   

X850XT PE和R480核心(注意核心上的PCI标识)
  • R481核心,0.13微米工艺,原生AGP接口:
R480和R481的区别猜都可以猜得到,前者原生PCIE后者原生AGP。ATI坚持原生路线给自己造成了不小的麻烦,需要开发两款GPU,而且要分别预估AGP和PCIE的出货量。
   

X850XT PE AGP和R481核心(注意核心上的AGP标示)

    原生GPU方案技术上是成功的,但是并没有给ATI带来太多好处,反而是桥接方案更加灵活一些,我们可以看到时至今日AGP显卡依然有不小的需求量,如果每款GPU都要推出原生AGP接口的版本那么投入的成本势必增加不少。

    因此最终ATI还是走了桥接路线,开发了自己的桥接芯片,放弃了AGP GPU的研发,所以后期有相当一部分X850XT AGP显卡采用了原生PCIE接口的R480核心搭配桥接芯片的方案,R481提前停产。
  • R430核心,0.11微米工艺,原生PCI-E接口
   

X800XL和R430核心

    ATI没有在高端X850上使用0.11微米新工艺,不过却为中端的X800XL配备了0.11微米工艺的R430核心。作为新工艺的试验品,R430核心低发热和不俗的超频能力备受玩家喜爱!

Radeon
系列
核心
产品名称
制程
核心频率
显存频率
管线
接口
R420
X800XT PE
0.13nm
520MHz
1.12GHz
16
AGP

X800XT
500MHz
1GHz
16
AGP

X800Pro
475MHz
900MHz
12
AGP
R423
X800XT PE
0.13nm
520MHz
1.12GHz
16
PCI-E

X800XT
500MHz
1GHz
16
PCI-E



R480


X850XT PE
0.13nm
540MHz
1.18GHz
16
PCI-E

X850XT
520MHz
1.08GHz
16
PCI-E

X850Pro
520MHz
1.08GHz
12
PCI-E
R481
X850XT PE
0.13nm
540MHz
1.18GHz
16
AGP
R430
X800XL
0.11nm
400MHz
1GHz
16
AGP/PCIE

X800
390MHz
700MHz
12
AGP/PCIE
SpeedDrift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2: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 X700/X600/X550/X300系列介绍:

X800系列是高端产品,基于X800架构的中端产品就是X700,它采用了0.11微米工艺的RV410核心。

   

X700和RV410核心

    X700的竞争对手是6600,X700拥有8条管线和多达6个顶点单元,6600拥有8条管线和3个顶点单元,但是一倍于6600的顶点单元并没有带来太多性能提升,X700和6600的性能在伯仲之间。不过6600拥有SM3.0、SLI、PureVideo等众多先进技术,能够吸引更多用户的注意。因此6600成为了一代经典,而X700只是一款普通的中端产品。

   

X550和RV370核心

    至于X600/X550和X300等显卡,依然是SM2.0规格的产品,可以说是基于9800架构的PCI-E规格产品。X600采用了0.13微米RV380核心,由于工艺较老很快就被0.11微米工艺的RV370核心所取代,RV370就是X550和X300系列显卡所采用的核心,也可以把它看作是PCI-E版的9550,在PCI-E平台X550显卡几乎席卷低端装机市场,虽然X550并没有9550那么耀眼,但也算是一款经典的产品,因为它的性价比无人能敌。

● X800系列全部为16管线设计: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X800的5款核心全部为16管线设计,通过屏蔽的方式衍生出了一些12管线(X800Pro和X800GTO)和8管线的产品(X800SE和X800GT)。

    反观NVIDIA,16管线的GPU只有两颗:NV40和NV45(实际上只有一颗,因为NV45=NV40+BR02桥接),相关产品也只有6800U和6800GT,之后NV推出的NV41和NV42都是原生12管线。ATI不遗余力地推出16管线的高端X800XT、X850XT甚至白金版,然而高端只要两块N卡SLI就能轻易的击败任何A卡。而NV精简核心的12管线设计使得良品率提高不少,成本下降让N卡在中端占据很大的优势,而在高端NV迅速的推出了下一代的7800产品更是让ATI措手不及!

    由此可见NVIDIA对于市场局势的掌控要明显强于ATI,AGP和PCIE的接口变换NVIDIA通过桥接省去了不少麻烦,ATI推出了众多不同版本的GPU最终还是回归桥接,“有路不走何必搭桥”这句口号反而见证了ATI走的弯路!NV果断的放弃16管线也让中端产品更加强势,SLI、PureVideo、SM3.0以及当时并不起眼的TurboCache技术造就了GeForce 6的经典!

    评心而论,X800系列的性能与6800系列不相上下,而且功耗控制方面ATI依然占据很大的优势,但是SM3.0的大潮让X800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局面,日益深入人心的SLI更是让ATI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提前登场的7800让ATI措手不及,接下来就轮到ATI全新架构的X1000系列登场!
● 2005年:脱胎换骨的X1000系列

    X800在于6800系列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最主要的因素就是SM3.0、SLI双卡互联和视频加速技术,因此ATI全新的X1000架构做到了完美支持SM3.0、全面支持CrossFire双卡互联和Avivo视频加速解决方案。在硬件架构上ATI首次采用了Ultra-Theareding Dispatch Processor动态流控制,全面提高了SM3.0的执行效能,并且突破性的支持HDR+AA技术,可以说在架构上已经领先于GeForce 7系列!
  • X1800XT——16管线挑战24管线:
   

X1800XT和R520核心

    不过令人吃惊的是,旗舰级的X1800XT依然只有16条管线,为了同24管线的7800GTX竞争ATI只能通过提高频率的做法,高达625/1500MHz的X1800XT与7800GTX勉强战平,虽然架构优秀但性能方面并没有带来惊喜!

   

X1800交火对抗7800GTX 512MB SLI

    早有准备的NVIDIA放出了高频版的7800GTX 512MB,这让X1800XT再次陷入困境,高端NV还有成熟的SLI技术,而ATI的X1800 CrossFire主卡直到05年初才上市,此时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ATI新款X1900XTX和交火版本已经是箭在弦上。
  • X1900XTX——恐怖的48个像素渲染单元:
    R520的架构时非常先进的,但16管线严重限制了其性能,ATI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仅仅在三个月之后将发布了全新的旗舰级显卡X1900XTX,采用了R580核心。

   

X1900XTX和R580核心

    R580虽然还是传统意义上的16条像素渲染管线,但是它的像素渲染单元比R520翻了三倍,达到了恐怖的48个之多!48个PSU让X1900XTX展现出了过人的优势,在很多新游戏中性能表现非常突出,强大的硬件规格让HDR+AA技术也能够在高分辨率下流畅运行!


强大的X1900 CrossFire让ATI重返3D性能之王

    ATI也意识到到了在前两代交火产品上所犯下的错误,将X1900 CrossFire迅速推向了市场,这使得X1900 CrossFire超越了7800GTX 512MB SLI成为性能最强的游戏配置!

    随后NV发布了GeForce 7900GTX,高频率的7900GTX比X1900XTX晚了两个月,但由于架构并没有变化因此未能击败48像素单元的X1900XTX,只能说两款产品处于同一性能水平,随着众多新游戏的涌现R580全新的架构和恐怖的规格占有了更多的优势,尤其是在超高分辨率下!
  • RV530,X1600Pro/X1600XT:
   

X1600XT和RV530核心

    RV530是与R520(X1800XT)同步推出的产品,不过它的架构与X1900XT是完全相同的,像素:纹理=3:1,X1600系列拥有12个像素单元但却只有4个纹理单元,所以在新游戏中X1600拥有很强的性能但老游戏完全发挥不出来。

    总的来说,X1600XT性能超越了6600GT,而且性价比相当不错,这迫使NV推出了6800GS来暂时抵抗X1600XT,进而筹划7600系列产品。

    如今X1600XT依然是ATI中端主力,其性能与7600GS互有胜负,随着价格战的进行性价比越来越出色。
  • RV515,X1300Pro/X1300:
   

X1300Pro和RV515核心

    X1300是X1000系列最低端的产品,与X1800拥有相同的架构,4条管线4纹理和2顶点设计,显存位宽为128Bit因此比同规格的7300GS系列拥有更强的性能,成为低端显卡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不过随着NV新品的发布,7300LE和8管线7300GT的两面夹击,X1300的处境大不如从前,不过很多厂商还是推出了DDR1显存规格的X1300,成本下降不少,合理的调整了价位,性价比还是相当不错的!

● 小结:

    ATI X1000系列的架构是非常成功的,高效的SM3.0执行效率在测试中已经反映了出来,HDR+AA更是N卡所不具备的。X800由于不支持SM3.0/HDR吃了大亏,但X1000的HDR+AA特性却没有受到广泛认可,原因是支持的游戏太少,不过这一现状正在改善,已经有不少游戏开始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支持HDR+AA技术。

    X1900XTX的性能毋庸置疑,交火技术虽然比较麻烦,但性能和效能已经非常不错,并不输于SLI技术。这迫使NV发布了双核心的7950GX2以及Quad SLI来对抗X1900 CF,ATI显然不会坐视不理,X1950XTX不日即将发布,相信大家已经非常期待了!

    X1900/X1600/X1300都给NV施加了不小的压力,但随着90nm GeForce 7系列的全面上市,ATI产品线暴露出了很多不足,7900GT/7600GT如入无人之境,ATI缺乏产品与之相抗衡,X1600和X1300也略显疲态,看来ATI急需新鲜血液来对抗NV强大的攻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杀毒软件|软件论坛| 卡饭论坛

Copyright © KaFan  KaF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沪ICP备2020031077号-2 ) GMT+8, 2024-5-8 10:55 , Processed in 0.141195 second(s), 18 queries .

卡饭网所发布的一切软件、样本、工具、文章等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其他非法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问题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信息,如有问题请通过邮件与我们联系。

快速回复 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