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很多装机商都讲求效率,帮客户安装好主机之后,就逼不及待的点亮机器—检测无问题—付款结账。很多时候,消费者都是仅仅用软件检测一下配件的型号,核对无误之后就开始了刺激的游戏生活,可机箱内部谁又会去理会呢。
你的机器是这样子吗?
当用户使用机器一段时间,就比较习惯去打开机箱进行清理,可那个时候,他们才真正见识到复杂而且杂乱的电源线、IDE线。交错复杂的线路显得十分凌乱,不仅严重影响箱内的美观性,这些交错的线材还会阻碍机箱内部的风道构建,降低箱内的综合散热能力。
要改善上图这样的状况,我们只需要简单的整理一下,并且应用一些材料来把线材加以固定,原本纵横交错的“线材枢纽”都可以变得井井有条。
箱内线材整理(一)
繁乱的线材
一般装机流程都是先把CPU、内存、主板、显卡、硬盘还有电源装载在机箱内,形如八爪鱼触须的电源线多而乱,而且前置面板接线与功能线较多,还没整理的箱内状况惨不忍睹。
理线夹
本次装配的机箱是酷冷开拓者,此款机箱内部配备理线夹功能,我们箱内的布线可以应用到这些功能。
应用理线夹功能后
把前置面板的USB、音频以及控制功能等接线连通后,我们再接上主电源线与显卡+12V供电线,应用理线夹功能后,线材显得更贴服。
通过底部孔位把需要用到的线材调整出来
接通硬盘供电与前置面板风扇后
在底部孔位引出所需要用到的线材,接通硬盘与前置面板风扇的供电线材后,将线材捆在一起,再找合适的地方藏起来。
箱内走线整理(二)
下置电源的CPU+12V电源线走线常规法则
一般电源下置式机箱,CPU+12V电源线走法只有两种,从上图来看,红线走法是最为合理,可惜对电源线的长度要求较高,而蓝色走法对电源线的长度要求明显降低,可是线材是由显卡底部绕过,横跨主板的走法显得并不理想。
CPU+12V电源线采用背板走法
所需要用到的线材已经全部接通
具备背板走线功能的酷冷开拓者机箱可以让+12V线材走法更为理想,并且对电源线要求大大减少了。
最常见的线材整理工具
那些并没有应用到的线材,我们找材料把线固定起来,一般使用到的是卡扣式扎带、魔术贴扎带以及最常见的普通扎带。
不需要用到的线材都用扎带固定在框架上
背板走线+整理可以让箱内更整洁
通过简单的布线整理后,箱内变得清爽多了,机箱内部再没有烦乱的接线,前置面板的风扇与背板风扇形成对流风道,减少了线材的阻挡,箱内通风性能也能够大大提升。竟然通过如此简单的整理就可以实现这样效果?对,只要你细心、耐心去逐一整理杂乱无章的线材,你的机箱也能做到以上这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