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32|回复: 18
收起左侧

[讨论] VB100、AV-C等测试机构病毒库是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bluehit
发表于 2012-1-3 22: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luehit 于 2012-1-4 11:21 编辑

个人觉得有可能是各机构收集而来,或者自己编的?前一种可能要大些!
hwl573452046
发表于 2012-1-3 22: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等高人解答
bluehit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22: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hwl573452046 发表于 2012-1-3 22:33
坐等高人解答

是啊,不太明白啊!
李白vs苏轼
发表于 2012-1-3 22: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白vs苏轼 于 2012-1-3 22:45 编辑

VB 100% Award奖项是英国著名独立病毒测试中心Bulletin、以世界性组织Wild List病毒资料库作为病毒来源,对世界各国防病毒软件进行测试后,诊断率100%、误诊率0%时赋予的奖项。

Wildlist

  WildList(流行病毒清单组织),1996年4月由乔.韦尔斯(Joe Wells)和萨拉.高登(Sarah Gordon)共同创建。
  WildList(流行病毒清单组织)是全球三大权威独立评测机构之一,以提供病毒为主,不进行测试。WildList收集的都是实际发生过感染的病毒,十分贴近用户实际情况,而不是几乎没有生存过的病毒样本。
  “流行病毒清单”组织的使命就是为电脑病毒(样本)使用者和防病毒产品开发者,提供“流行在外”的电脑病毒的精确、及时和综合的信息。“WildList”就是那些病毒发生后流行在外的电脑病毒样本清单,由各种组织的超过55个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发现后并上报来的,然后由“流行病毒清单”组织整理并免费提供给使用者。
  这些反病毒专业人士,志愿的贡献他们的时间和努力,为这个组织提供病毒信息。这个志愿委员会由五人组成。
  病毒使用者监察员:理查德.福特博士(Dr. Richard Ford)来自VB100,一位有着多年经验的编辑。
  咨询委员:尼克.菲茨杰拉德(Nick FitzGerald),罗杰.汤普森(Roger Thompson),前者是病毒文摘栏目主持人,也是VB100的前任编辑,后者在杀毒软件测试方面有着资深的经验。
  病毒信息报告成员:
  安德烈亚斯.马克思(Andreas Marx),来自AV-Test(反病毒测试有限责任公司)
  艾迪.威廉姆斯(Eddy Willems),来自G Data(德国G Data软件有限公司)
  尤金.卡巴斯基(Eugene Kaspersky),来自Kaspersky(卡巴斯基)
  博格丹.杜米特鲁(Bogdan Dumitru),来自Bitdefender(比特梵德)
  皮尔.何昆(Per Hellqvist),来自Symantec(赛门铁克)
  扎姆斯.亚尼扎(Jamz Yaneza),来自Trendmicro(趋势科技)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皇甫暮云 + 10 版区有你更精彩: )

查看全部评分

bbs2811125
发表于 2012-1-3 23: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AVC的病毒库有厂商自己提供的也有自己收集的
bluehit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09: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vs苏轼 发表于 2012-1-3 22:41
VB 100% Award奖项是英国著名独立病毒测试中心Bulletin、以世界性组织Wild List病毒资料库作为病毒来源,对 ...

呵呵,和我猜的有些相似,谢谢解答。
bluehit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09: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bbs2811125 发表于 2012-1-3 23:12
AVC的病毒库有厂商自己提供的也有自己收集的

病毒库的来源都差不多,那测试通过率大多数都90%+也可以理解了。
luobinhan23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4 10: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三家自己人所以你們懂的
bluehit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1: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luobinhan23 发表于 2012-1-4 10:23
有三家自己人所以你們懂的哦

呵呵,哪里人都差不多!
jefffire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4 11: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efffire 于 2012-1-4 11:26 编辑
bluehit 发表于 2012-1-4 09:48
病毒库的来源都差不多,那测试通过率大多数都90%+也可以理解了。


查杀率高的原因主要不在于厂商的病毒来源,一般来说厂商来源样本在整个测试集中不会超过40%(VB100的wildlist测试除外)。而是大型测试样本收集周期长(一月至数月),测试前样本还有一周到数周的冻结时间,使得厂商之间入库快慢的差距以及启发能力的差距被这种机制所缩小了。

潜规则哪里都有。据我所知,AV-C某次按需扫描测试就被某著名厂商施压。结果使得三星级评级标准从原来需要查杀率97%变成了95%,某著名厂商顺利三星评级。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bbs2811125 + 1 的确挺著名的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杀毒软件|软件论坛| 卡饭论坛

Copyright © KaFan  KaF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沪ICP备2020031077号-2 ) GMT+8, 2025-2-7 16:35 , Processed in 0.134243 second(s), 17 queries .

卡饭网所发布的一切软件、样本、工具、文章等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其他非法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问题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信息,如有问题请通过邮件与我们联系。

快速回复 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