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并行处理的CPU不在少数, 也绝非天价.
我曾经使用过 两个图拉丁+双CPU插槽的服务器主板 这样的搭配, 花钱不多, 但是性能不凡. 此外, AMD系列的很多CPU都可以并行处理, 只是主板平台不够多, 市场上很少.
巴赛罗纳到底怎么样, 我不想继续罗嗦了, 用了才知道. 至少每个核心可以单独调节工作频率和消耗的功率, 甚至直接关闭单个核心, 这就很不错了. 另外, 四核共享的2M三级缓存, 改进的数据缓存算法,支持并行处理的特性, 独立的高速HyperTransport 2.0 CPU互连通道, 双指令128bit的FPU......
而现在的intel四核还不是单管芯的四核设计,相反,它们将两个双核堆叠在一个封装中;它的管芯内不含有内存控制器,相反, DRAM控制器由独立的核逻辑芯片组-北桥芯片提供;而且它们没有专用的CPU间互连通道(至少一年内不会有)这一切意味着Intel用来连接管芯与管芯之间,CPU与CPU之间以及CPU与芯片组之间的FSB会承载很多对时序敏感的关键数据。
不要总是纠缠K8, 任何CPU都是从以前的架构发展出来的, 这很正常, 就如同现在的扣肉其实无非就是奔2/奔三/图拉丁(所谓P6架构)的改进版和双核版. 就连之前长期称霸笔记本的PM处理器无非也就是图拉丁的一个"变异"后裔------扣肉其实就是直接从PM演变过来的, 所以这个"血缘关系"很明显. 难道你会认为扣肉的架构会因此不值一提? 要知道P6可是出来了有十年的时间了.
PS: 我对奔三/图拉丁很有感情, 所以对于酷睿并不排斥. 事实证明了图拉丁当年的确不同凡响, 不然Intel不会在关键时刻把他请回来挽回"败局".而且, 炒冷饭的行为不出所料地大获成功, 甚至连曾经备受冷遇的"图拉丁"也得以"鸡犬升天". 呵呵.
还是那句话, Intel强于市场策略\广告攻势\生产能力; 而AMD有自己的设计理念, 架构"优势", 技术上至少与Intel骑虎相当. 目前, 后者只是"败于"非技术因素.
归根结底, 选择什么CPU是自己的事情, 我想过多争执也无益.
[ 本帖最后由 mzj 于 2007-9-14 05:3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