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1067|回复: 1444
收起左侧

[分享] 漏网的鱼小鱼的DIY参考(2016年年中更新)

  [复制链接]
漏网的鱼小鱼
发表于 2013-5-10 19: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漏网的鱼小鱼 于 2016-7-28 20:29 编辑

不是前言的前言
2016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大半,虽然因为各种原因LZ不大冒泡,但依然关注着硬件的行情,但是比起以前,确实已经不那么有激情了。想想几年前,LZ十分热衷各种性能测试,每每有新的硬件发布,都会想办法搞到手来跑一下,但现在已经很少“玩”电脑了。感性与理性地看待爱好,大概也是年龄增长带来的必然吧……
这次的半年更新从开始构思到最终发布用了差不多2个月,倒不是说LZ更得有多仔细,有多专业,而是不知道今年为什么就这么多瞎忙的事情。絮絮叨叨的废话就此打住,祝大家下半年顺顺利利。
2016年7月28日

前言
本帖是LZ的个人经验和对于当前DIY的若干见解,算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吧,希望对大家都有所帮助。LZ尽量保证公正、客观的立场。文中难免有错误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开(fei)篇(hua)语
(一)DIY
DIY不是高玩的特权,也不是平民的无奈,DIY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经济适用,也绝不仅仅是极致性能。LZ所理解的DIY,是一种包容的态度,是一种各取所需的途径。
所以LZ既不会对Intel百般吹捧,也不会无脑黑AMD,反之亦然,哪有用个CPU都能用出优越感的道理?
所以,也请大家以包容的心态看待本帖,以包容的心态进行讨论,LZ不一定赞同你的观点,但LZ一定会尊重你说话的权利。

(二)组装机or品牌机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电脑可以是家具(这个狠),也可以是工具(这个更狠) ,还可以是玩具(这个最狠),更可以是载具(这个……你们懂的),组装机和品牌机(包括本本)都是如此。
LZ认为品牌机的优势在于其便捷的售后服务以及稳定性的保障,虽然品牌机也不乏性能强劲的游戏机,但自主的余地相对少了很多。相反,组装机的自主性相对灵活,同时在标准化生产的今天,组装机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并不会比品牌机差,当然,组装机售后的问题,尤其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更需要靠自己。

(三)基础知识
DIY入门很简单,只需要遇到一个像LZ这样的人:——LZ以前卖电脑的时候,每年开学和毕业都要无数次“教”祖国的花朵和天之骄子们一些基础知识:你自己选的这个硬件太弱/没性价比/故障率高,来,换我们这个XXX,现在活动价只要998你就可以带回家……
LZ认为,能够配出一台能够正常的电脑就算是入了门,入门的基础只有两个:兼容性和稳定性。确切的说,入门阶段的兼容性主要是硬件接口的兼容性,稳定性则是要保证最基本的供电和散热。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谈搭配与优化。

(四)进阶
在LZ眼中DIY就两个阶段,入门与进阶。入门很简单,入门以后……恭喜你入坑了。
所谓的进阶,其实是追求一种平衡,当然,需要平衡的内容有些多。举个例子,CPU频率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温度,如果排除温度,CPU出厂的频率设置为10G都不是问题,所以超频爱好者会想尽办法平衡温度与频率,这是二元关系,主板供电也需要平衡,这就是三元关系,另外电源也需要平衡,机箱也需要平衡,最重要的是,RMB也需要平衡!最最重要的是,LP也需要平衡……
总之,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总之,DIY的进阶就是多元世界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总之,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总之,DIY的平衡总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什么意思?LZ也不知道什么意思,LZ的LP正是做思政工作的女博士,所谓近朱者赤,近女博士者……LZ做家务的时候常常会想,五讲四美三热爱,很好,很好。


二、本帖结构
1L开(fei)篇(hua)语
2L CPU
3L主板
4L 显卡
5L内存
6L硬盘
7L电源机箱
8L 结(hai)(shi)束(fei)(hua)语


三、更新内容
1、CPU更新Intel部分:完善Skylake介绍
2、显卡更新部分:更新至A/N两家最新显卡
3、其他各处或多或少都有些小更


评分

参与人数 9经验 +40 人气 +11 收起 理由
sfzjn + 1 很全面,学习了。
mich + 1 版区有你更精彩: )
dayu66888 + 1 牛逼。。学习了
思梦潮 + 1 学习了
GATX011 + 1

查看全部评分

漏网的鱼小鱼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23: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漏网的鱼小鱼 于 2016-8-11 14:34 编辑

二、CPU

现在消费市场CPU只剩下Intel和AMD两家。(IBM、VIA,那个万马奔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龙芯?兆芯?各种芯?还是再等等吧,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两家战争的激烈程度远远不及脑残粉的嘴炮,如果有人问:Intel好?还是AMD好?你会怎样回答?LZ的答案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Intel是CPU行业的巨鳄:X86专利在手,天下我有!如果不是种种原因的授权,AMD根本就无法生存。当然,市场是不可能让Intel那么轻易杀死 AMD的,每当AMD还剩一口气的时候,Intel也会用各种方式给AMD输血,所谓穷寇莫追,所谓养寇自重,所谓本是同根生……
长期以来Intel占据上风,但AMD也能还以颜色,特别是凭借Athlon64,AMD成功逆袭Intel,直至扣肉计划的实施,Intel剿匪胜利,并把AMD打得只剩一口气,碾压至今。如今的CPU市场格局十分简单:Intel高喊“科技,以换接口为本”的口号逗你玩;AMD的传统市场已经完全沦陷,只得卖掉总部大楼卧薪尝胆,期待找到黑暗中的那一盏灯。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Intel的2016年继续独孤求败,从32nm到14nm,Intel已经寂寞得太久太久。Haswell清仓殆尽渐行渐远,Broadwell昙花一现难觅踪迹,Skylake接过前辈的旗帜继续换接口继续挤牙膏。
比起牙膏厂,大农企则是很有声势:好消息是PPT大法告诉我们,下一代基于14nm制程的Zen架构CPU性能将暴涨40%,而APU和FX将统一为AM4接口(AMD:换接口的把戏我也会);坏消息是1、Zen的首席架构师在开发过程中跑路了,2、根据AMD的时间表,Zen下半年才发布,等到上市最快也要年底(万一再跳个票,那就只有嘿嘿嘿)。此外,AMD发布了第七代APU,依然是28nm制程,不过是AM4接口,支持DDR4内存,采用所谓“挖掘机”架构,PPT大法性能提升50%……采用Zen架构的第八代APU还要继续等到2018年了。
于是,Intel趁机玩了一把黑色幽默:按照tick-tock计划,今年下半年应该发布10nm的Cannon Lake,然而现在可以确定的是Cannon Lake延期到2017年发布,取而代之的是基于14nm的Kaby Lake(就当是Skylake版的Haswell Refresh),而且这个计划被命名为“PAO”,而且从此以后Intel提升制程工艺的周期延长到3年(Intel:牙膏挤光了怎么办,一言不合就挤涂改液),于是14nm的Broadwell/Skylake/Kaby Lake这三代可以称之为“PAO”元年。
另外根据小道消息,Kaby Lake之后还有一代14nm的Coffee Lake(咖啡湖?咖啡壶?)在2018年发布,原因很简单,2017年发布的Cannon Lake仅仅是双核低压版,也就是所谓的core M,而Coffee Lake则是覆盖双核到六核的桌面级产品,至于接口,科技到底要不要换接口,还要看Intel的心情……
声明:由于软妹币贬值、资本家薅羊毛、资本主义技术壁垒垄断、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等各方面LZ瞎掰的原因,6月下旬开始Intel和AMD的CPU都涨价了……所以下文各价位定位不一定准确,请以市价为准,如有误会LZ表示概不负责。
(一)入门
200元级:G1840
G1840,Skylake赛扬(G3900系列)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所以这个价位只推荐Haswell Refresh赛扬G1840,搭配H81/B85主板,入门首选,HTPC首选。

300元级:G3260
由于Skylake奔腾的卖点在于530核显,而基于510核显的G4400价格相对较高,所有这个价位还是推荐Haswell Refresh奔腾G3260,搭配H81/B85主板即可。

400元级:速龙×4 860K、G3258、G4400
速龙×4一直是性价比的代名词,从前的顶配860K现在连盒装都掉到了400以下,虽然之后有870K(430左右),880K(蛋疼的定价599)不断突破频率上限,但唯一的区别也就是频率了,所以LZ还是推荐860K。至于880K,就当是卖风扇的好了。
G3258,奔腾20周年纪念版,超频玩具,屌丝神器。盒装基本都能稳定@4.5GHz,不过你需要能保证稳定超频的主板和电源。G3258与 860K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可谓针尖对麦芒。860K的优势在于核心数量,G3258的优势在于单核性能。另外G3258目前价格还稳定在450左右,所以相对860K没有价格优势。这里要额外说一句,G3258的散片最好不要碰,基本都是挑过体质后剩下的,这就意味着超频性能低下,如果你本来就不打算玩超频,那就建议换成G3460,两者基本参数都一样,价格也基本持平。
G4400即为Skylake奔腾,CPU性能相对Haswell基本无提升,510核显也乏善可陈,G4400纯粹为Haswell奔腾替代升级。

小结1
目前,在入门核显平台的Intel已经较AMD有明显的优势,不推荐用奔腾组建HTPC,比起赛扬多出来的那100元,性能的提升只存在于跑分中。
而独显平台方面,奔腾适合搭配低端独立显卡玩一些CPU要求较高的游戏,比如魔兽世界,星际争霸、剑网3等,速龙则更适合一些对多核优化较好的游戏,比如剑灵、坦克世界、激战2等,同时多任务的性能更强。

(二)主流
500元级:A8 7670K、FX6300、G4500
A8 7670K,目前AMD最有性价比的APU,R7(384SP)核显,网吧游戏基本都能跑,由于采用钎焊散热,CPU还能认真的超一下。
FX6300,六核打双核,综合性能直接对位I3-4150。多开能力和I5有得一拼,关键是价格便宜量又足,我们一直都用它。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受主板芯片组拖累,能耗比低下。
G4500,Skylake奔腾,官方价格是82US刀(还有一款G4520,93US刀),作为一款双核双线程的CPU,这个定价真不算便宜(国内定价599)。根据某歪果仁网站的测评,其单核性能跟四代I3一样,多线程无限趋近于三代I3,更来自于内置的HD530——与I7-6700K同规格核显,这是什么样的精神?这是奔着“奔腾默秒全”的精神!

700元级:I3-4170、I3-6100、FX8300、A10 7870K
I3-4170,3000元主机的标配,双核四线程,每个线程可以看作是30%的提升,而目前90%的游戏最高只支持四线程,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全开党,玩单机用I3也够了。
I3-6100,官方价格与I3-4170大致相当(国内定价都是800+,之前各代I3都是700元级),CPU性能依然挤牙膏,内置HD530核显,替代升级I3-4170。
FX8300,优势是多开拼I7,卖点是八核打双核,总体性能强于I3,功耗也压到了95W。但是,FX8300可以横跨中端和主流两个级别,把FX6300逼到500元价位,加100变8320,加200变8350,前夺FX6300之位,后断FX8320/8350之路,所以FX8300是一颗高尚的CPU,一颗纯粹的CPU,一颗脱离了低级趣味的CPU。
曾经相当装X的A10 7850K已经被A10 7870K完美取代,AMD也学老实了,上市价格899,比7850K当初的1299厚道多了,A10 7870K采用钎焊散热也比A10 7850K的硅脂散热好太多了。
PS1.Intel大概是为了迎合所谓“I3秒全家”的言论,推出了集成同代I7同规格核显的I3,比如I3-3225,I3-4370,然后价格+200,这比起基础款好歹算是加了料,但I3-6320比起基础款I3-6100,除了频率高一点点,所有规格都一样,然而价格就高了40US刀,什么是JS,这就是JS啊!
PS2.号外!号外!I3-6300终于突破了千元大关!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
PS3.号外!号外!A10 7890K代表APU第二次突破千元大关!“幽灵”散热器,也是由人民创造的!

1000元级:I5-4590、I5-6600/6500/6400
从第二代开始,I5成为最主流的PC游戏体验的CPU,适合各种游戏,几乎通吃老中青高中低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等各路显卡,而其内置的核显跑分也挺漂亮的,看高清也不错,不过游戏体验嘛,游戏玩家还是上独显吧
六代I5已经大面积铺货,在散片与盒装的价格上I5-6500余I5-4590基本一致,接口不同的替代升级也不必多说。

小结2
FX8300堪称万金油,多开性能不必多言,在BF4这类AMD深度优化的游戏中的表现可以反超I5-4590,还可以超频获得接近FX8350的性能。
APU方面,A10 7870K以及A8 7670K才是王道,不过需要高频双通道内存才能最大限度发挥GPU性能,虽然内存近期反弹,但也不像2012-2014年那样夸张,现在的DDR3 2400可以说是走进寻常百姓家。另外A10 7800、A8 7600/7500也是非常实惠的选择。
I5-4590凭借前面两代的积累,已经成为游戏首选CPU,比I3性能更强,比I7价格更亲民,所以I5-4590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通吃H81至Z97主板,通吃显卡,通吃DDR3内存,通吃散热,通吃机箱,通吃一切。
同理,作为继承者,六代I5的实力自然毋庸置疑,相信依然是大卖。关于6600/6500/6400的选择,三者官方定价依次相差20US刀,从参数上看,6400的CPU基础频率只有2.7G,而6500则是3.2G,6600是3.3G,同时6400的指令集相对6600/6500有所阉割,所以综合比较后,I5-6500无疑是三者中最具性价比的。
至于I5-4690K和I5-6600K,因为需要一块能保证稳定超频的主板(I5-4590K搭配B85即可实现超频,I5-6600K只有搭配Z170才能超频),同时对散热和电源也有一定要求,所以整机价格不会便宜,而超频玩家更愿意选择I7或者至尊酷睿,这也是为什么带K的I5一直都很有卖相,但是一直叫好不叫座。LZ印象中最火的当属I5-2550K,2012年底作为“进口洋垃圾”被发掘出来,超频力拼同为“进口洋垃圾”的E3,开始只要800元,一时间市场供不应求,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被JS炒到1100,然而2013年春节一过,它就消失在人海。

(三)旗舰
2000元级:I7-4790K、I7-6700K
I7-4790K,恶魔之心,默频4.0G起步,88W的功耗设计,基本稳超4.5GHz,全面而出色,即使面对14nm的I7-6700K,I7-4790K依然不逊色,完全可以再战5年(I7-2600K、I7-3770K纷纷表示同意)。
当代酷睿I系列的旗舰之作I7-6700K,14nm制程工艺,极致能耗比,超强核显HD530,DDR4内存控制器……然而,浮华背后是诡异的价格走势:9月上市价格2600(毕竟刚上市,价格虚高,这很正常),随后降价到2300(官方定价350US刀,这个价就正常了),10月中下旬后反弹到2800(好吧,此地钱多人傻速来!这也勉强算正常吧),11月初2900(纳尼!这就不正常了),而更诡异的是在普天同庆的剁手节,这货到达了人生巅峰——3399,这就是相当不正常了,而直到美帝黑五之后的12月初,价格还坚挺在3000上下。作为I7-4790K的替代升级,I7-6700K的价格不应该如此离谱,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LZ联想到一个词——缺货!据查证像奶茶东这种B2C电商一直没有上架I7-6700K,而淘宝上有货的各种商家99%都是实体店经营为依托,可以认为其货源来自于线下,至于线下的铺货,以LZ所在的城市为例,一般的店都没有现货,需要向上级代{过}{滤}理调货,由此可见9月上市的第一批I7-6700K量并不大,之后就没有补充了,缺货就是原因。LZ自以为是的看到了万恶的资本主义伸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通过控制货源,在清仓Haswell(主要是I7-4790K)的同时,哄抬物价,趁机薅羊毛。能在全国范围内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一个怀疑对象——最大的JS——Intel!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六代次旗舰I7-6700一直都供货充足,价格也处在合理的区间。
到了2016年中,I7-6700K盒装的价格总算是维持在“正常”的2400~2500,不过散片的价格倒是与I7-4790K咬得很紧,性能提升不明显,不过得益于制程优势和对DDR4的支持,平台性能将会强一些。

(四)好大一只哥吉拉(可以视为CPU界的核武器)
自从去年发布了首款8核16线程至尊酷睿I7-5960X,Intel似乎好上了一言不合就堆核心的套路,于是I7-6950X横空出世!10核20线程!Broadwell-E架构 ,14nm制程工艺,依然是LGA2011-3接口,X99平台的福音!等等,“福音”应该尚待商榷,因为这货不仅核多,而且钱也多,上市价13999,相对I7-5960X的上市价7999,涨幅高达75%,没错,奈何Intel有高达,有核就是这么任性!于是湾湾人民纷纷表示:这个茶叶蛋啊,大陆人是消费不起的!
不过比起I7-5960X姨妈巾的造型,I7-6950X的外观要漂亮很多,确实有类似于高达的感觉……
不幸的是,路边社报道:将在明年第三季度发布的Skylake-X与KabyLake-X作为替代Broadwell-E的至尊酷睿,将采用全新的LGA2066接口,再之后将采用LGA2076接口。LZ只想说,土豪,请正面杠!
总结一下,Intel将在长时间内继续掌握市场的绝对话语权,而从SNB到IVB再到Haswell和Skylake,其性能提升唯一的亮点居然是核显,最大的改变居然是换接口。
AMD曾经寄予厚望的FX系列已经是日暮西山,反而是靠着APU苦苦支撑至今。虽然AMD用PPT大法宣扬Zen的强大,但AMD落后的真的只是性能吗?
看着收藏的Duron和Barton,LZ时常会想当初那个锐意进取,无惧强敌的AMD是否真的还能回来?
(五)E3
神(Intel)说要有E3,世界便有了E3。
神(Intel)不要有E3,世界对神(Intel)say NO!
——漏网的鱼小鱼

虽然早些时候某些型号XEON作为“进口洋垃圾”被玩成了家用,但E3这样声势浩大的“入侵”却是对CORE系列前所未有的冲击。从第一代开始,E3以“I5的价格,I7的性能”为教义,吸引了一大帮拥趸,那个时候入教很容易,只需把给I5小弟的保护费转而上贡给神教就可以。从第三代开始,E3在神(Intel)的指引下,入教门槛嗖嗖嗖看齐I5带K大哥亲自收的保护费,终于带K大哥忍无可忍,组织十字军对E3进行圣战,但是,神教教众信仰十足,十字军三年圣战都无功而返。无奈之下,十字军向神(Intel)祷告:我才是你的姓CORE的亲儿子呐!于是神(Intel)决定封杀神教,然而时至今日,神教早已做大,连神(Intel)也要忌惮三分,终于神(Intel)妥协了,为调解神教和十字军的矛盾,亲自为两者划定地盘,最终世界重归和平。
时间简史:
2011年,神教元年,E3 1230降临,创建神教,招收信徒
2012年,圣战元年,E3 1230 V2继位,神教大举渗透十字军势力范围,在信徒争夺中占据上风,全面引发十字军圣战
2013年,圣战二年,E3 1230 V3继位,神教进行信徒精英化改革,只招收经济实力匹敌带K大哥近卫军的信徒
2014年,圣战三年,E3 1231 V3继位,将神教精英化路线写入教规,同年十字军进行Refresh升级,带K大哥战力爆表,圣战进入白热化
2015年,神罚元年,E3 1230 V5继位,神罚降临,常规型平台被封杀,为防止神教信徒发动诛神之战,神(Intel)特赐C200芯片组以安抚信徒。神教与十字军划定缓冲带,圣战结束。

申明:以上名为E3神教与I5十字军的故事,属LZ脑洞之作,谢绝一切口水。
申明2:之所以把E3单独介绍,实在是因为LZ相当无聊。

经过SNB/IVB两代的沉淀,E3-1230 V3和E3-1231 V3已经成功开辟了属于“消费级服务器CPU”的市场。虽然E3一代比一代贵,但至少到V5,价格依然是在I5的区间,再加上性能相近,这也是为什么E3与I5一时瑜亮。
E3-1231 V3,第三代E3的后起之秀,取代已停产的1230 V3,频率提升了0.1G。根据测评,E3的游戏性能与I5不分伯仲,而在多线程应用中更接近I7的水平。
E3-1230 V5,或许Skylake中最有料的CPU就是这货了。从被期待到被封杀再到被特别支持,这经历简直就是传奇了。简单的说,E3-1230 V5是不被常规的100系列芯片组支持的,只能用于特定的服务器主板。但是各大主板厂商继8系列芯片组超频事件之后,又用C200芯片组造Intel的反,于是E3-1230 V5以十倍于胡汉三的精神又回来了!有意思的是这种C200芯片组主板居然支持酷睿和奔腾。C200芯片组主板会在“主板”部分具体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在1.74版CPU-Z检测中,E3-1230 V5被识别为I7-6700,这算得上是滴血认亲了么……
关于E3与I5如何选择,LZ只有一个立场用最合适的钱,买到最合适的东西,达到最合适的使用效果和心理舒适感,仅此而已!

(六)妖
从女从芺曰妖
LZ实在觉得现在的DIY市场已经很难回到当初那个天马行空的时代,推荐一些LZ认为能称之为妖的CPU,权当好玩吧。
1)LGA775/771
2013年,大量LGA775/771的XEON作为进口洋垃圾大量进入市场,存在了近十年的LGA775老平台焕发第二春,而771切JJ硬上775这种硬改1.0(俗称护舒宝)甚至形成了产业,硬改2.0(低温铜焊加上改防呆口)的出现,更是老树开新花喜迎第三春。
这一批XEON不仅便宜,而且还能超频,只要供电散热过硬,超50%都不是梦想。从65nm到45nm基本都是猛料,特别是L2=12M的那一批超频过后性能直接奔着二三代I3I5去了。当然,LZ推荐搭配P43/P45这种支持DDR3内存的主板。
由于型号太多,LZ就不具体介绍了。

2)LGA1156
LGA1156就是第一代酷睿I系列,生命周期太短,很多人都是直接从LGA775进入到LGA1155,不过LGA1156的XEON却是划时代的——四核八线程出现了!
这一代XEON依然能超频,有意思的是性能相近的X3440价格只有I7-870的一半,更有意思的是有好事之徒测试,作为45nm的XEON,温度比22nm的I5还低(这就是钎焊和硅脂的差距)。
推荐型号X3440/3450

3)LGA2011
I7-3960X,SNB-E架构的旗舰,6核心12线程、15MB三级缓存,支持四通道,40条PCI-E支持4-way SLI/CF,开放超频,如此规格带来的强大性能即使是I7-6700K也是望尘莫及,从上市的7999到如今的最低999,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当然,如今能买到的都是不可能是新货,不过CPU这种代表人类最高生产精度的产品,其品控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最多就是能超到多少,而与之搭配的X79主板风险就相对高很多。

下面来点干货。
CPU的包装有多的门道,这也是DIY市场水最深的地方之一。
市面上的CPU种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中国代{过}{滤}理正品原盒(原包):A/I两家都是3年全国联保,Intel可以直接寄回,部分地区还能享受免费上门更换,AMD则需要通过经销商或者代{过}{滤}理商。需要注意的是原包保修必须要保修卡、CPU、原厂散热器,一个都不能少,不用原装散热的,还是供起来吧,保修卡一定要收好,丢了的代价就是200元。
2、中国行货拆盒(原拆):CPU和风扇都跟原包一样,但是密封标签被吹开过,完成某项工作后再重新贴上,理论上依然可以3年联保,不过没有保修卡的保修,你懂的。所以一般都是店保。
一般人无法从包装上看出标签是否被吹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有没有少东西或者CPU上的序列号是否与标签吻合,顺便说一句,作案工具通常是电吹风。
3、英文包装拆盒(水货):多数是港行或者美行正品,通过海关的时候盒子和CPU是分开的(如果你知道水货水机是怎么进来的,就能理解了)。CPU和风扇都是正品,理论上依然可以联保3年,但是即使有保修卡,但依然要200元,所以一般都店保。
4、三年保盒装(深包,也称翻包):警报!警报!这货其实就是散片+十块钱一个的垃圾山寨风扇+两块钱一个的假盒子!坑小白专用!因为绝大多数都是在深圳包装,所以……透露一点点:业内的黑话叫三年盒, 如果你听到买电脑的小哥喊拿一个三年盒来,那你还是让他给你一个鸡腿让你放学别打他好了。类似的还有一年盒。深包往往还会伴随另外一个动作出现,后面将会提到。
5、原码/磨码散片(散片):二者唯一的区别在于渠道,原码是生产商/代{过}{滤}理商渠道,磨码是OEM渠道,解释一下磨码,像Dell、HP大量采购之后剩余的散片,通过磨码让Intel无法查到出处,然后流入市场,这就是磨码。不管是哪种散片,其来路都是五花八门,而且也不能保证是全新的,但是,散片相对于盒装便宜不少,越贵的U,差价越大,像I5/I7这个级别的差价完全够买一个比原装好非常多的散热。
再透露一点点,拆盒和水货对于JS来讲,最大的意义在于挑体质(AMD老速龙羿龙还会挑开核)。因此,TB上所谓的包超不包超,包超的不一定真能超,而不包超的则是几乎可以肯定超不起来了(AMD能开核的那些CPU同理)。AMD超频门槛低,怎么都能小超一下,所以AMD不需要太在意散片超频的问题。而Intel 带K的CPU,统统不建议买不包超散片,10颗里面9颗半都超不起来,而包超的散片价格肯定不会便宜,当然,买体质的玩家就当LZ废话好了。
最后再透露一点点,TB以及部分实体店有一种很流行的做法:剪盒盖。具体的不说了,总之千万别相信什么剪盒盖返利之类的鬼话,之所以剪走盒盖,因为CPU和标签上的序列号根本就对不上,对比一下就知道。说白了,这货就是深包,JS剪盒盖就是在第一时间销毁证据。稍微有点良心的,比散片卖得贵一点,丧尽天良的,就卖原包价。
另外,有非常多的人会担心散片的质量。从技术角度而言,散片和盒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至少在质量上不存在优劣的问题,更不可能是假货,想我大天朝山寨能力如此之强,以举国之力都还没能弄出一颗像样的CPU,小作坊真能搞得出来的话,绝对可以进中科院了。
CPU按照供应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供应给OEM厂商,另一类供应给零售市场。面向零售市场的产品大部分为盒装正品,而散片则部分来源于OEM厂商以及零售代{过}{滤}理商的销售策略。散片和盒装在性能、稳定性以及超频方面并不存在任何差距,唯一的区别就是售后。最后,买散片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千万不要买到工程样品,就是盖子上有ES的那种。

最最最后,欢迎大家收看《走进(ni)科(da)学(ye)》之《沙子变金子—CPU制作流程大揭密》。
晶体硅是CPU的原料,不过目前的制程工艺(14nm)和下一代工艺(10nm)已经十分接近晶体硅的理论极限(5nm),突破极限后就会换成石墨烯等其他材料。总而言之,目前CPU就是沙子做的,而LZ的泰山大人手下二十几条挖沙船……
LZ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抢在CPU换材料之前求得了把沙子变成CPU的配方,现分享给大家,愿大家为祖国打破资本主义技术垄断而不懈努力!
1.从沙子中提取二氧化硅
2.把二氧化硅还原成硅(化学纯晶体)
3.用菜刀切割纯硅成片(尺寸0.4公分×0.4公分×0.05公分)
4.用0.001纳米的激光束在电子显微镜下,在硅表面画出10个晶体管的布局图(不用自己画,网上下载一个数据包就可以,计算机会自己执行,这个数据是3000G左右)
5.之后用化学试剂蚀刻就成了
6.制作电路板,并焊好针脚
7.盖上屏蔽罩,就OK了
8.插上主板开机
9.1分钟后电脑出现一下文字:挖槽!这也行!
10.成功进入系统,打开浏览器进入网页读新闻
11.今日头条:因某中国籍汉子用20元成本加一把沙子做出了CPU,包括Intel在内的全世界所有CPU制造商今日宣布倒闭

漏网的鱼小鱼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23: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漏网的鱼小鱼 于 2016-8-11 14:50 编辑

三、主板

跟CPU一样,现在的主流主板芯片组只剩Intel和AMD了,之前还有NVIDIA、VIA、SIS(郑重声明:绝对不是你们认为那个的SIS,谢绝钓鱼,谢绝跨省)。

Intel篇
随着Skylake的发布,100系列芯片组主板也逐步上市,传统的“HBHZ”型号如约而至,各大品牌产品线日益丰富。100系的规格相对8/9系变化并不大:科技必须换接口、扩展接口相对有所提升、封杀超频门……100系列芯片组最大的谈资恐怕就是封杀服务器CPU了——这简直就是奔着E3-1230 V5去的嘛(见CPU部分)。不过,由于E3的用户群相当庞大,这就催生了100时代的厂商起义——C200事件!即各大主板厂商把服务器芯片组C200做成了消费级产品C236(规格近似Z170)和C232(规格近似B150),直接偷个表格来说明规格差异吧。
QQ截图20151213223005.jpg
虽然有C200搅局,但“HBHZ”这四个型号依然将是100系的出货主力,四个型号对应的规格也算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关于型号选择,LZ只说一句话:超频Z170,不上不下H170,万金油B150,节约成本吃回扣H110。
C200事件最直接的受益者是E3无疑,如果定价合理,相信还能骗来一票酷睿用户。
另一方面,C200毕竟不是“正统”(从那些五花八门的命名上就看得出来,绝对是黑户口),比起“HBHZ”这些型号,可选择的产品肯定不会那么多,而万恶的资本家肯定会瞄准消费者的心态大发信仰财,毕竟仅此一家别无分号,不坑你坑谁?
正好LZ的LP在准备《资本论》相关的论文,然后LZ瞬间领悟了马导师的箴言:
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于是在7时代有睿频福利(20%),在8/9时代有超频门(50%),在100时代有C200事件(100%),然后LZ满怀希望的表示什么时候来个300%?
可喜的是,300%很快就来了。超微主板找到了破解BCLK外频的方法,即使是非K CPU都可以轻松超频15-20%,随后华擎发布了sky OC技术的BIOS,旗下所有Z170主板都支持从奔腾到酷睿所有Skylake CPU超外频,再之后,华硕技嘉微星三巨头跟进,全民超频的盛况又出现了。
当然,这一波超频狂潮也略有遗憾:首先是H170/B150由于自身规格的限制,要超外频就需要重新设计,因此只有极少数H170/B150可以超外频;其次,超外频的代价是要关闭核显输出,买CPU送GPU的福利就这么没了,另外某些指令集可能会失效;最后,有人反映超频后L1L2缓存性能暴降,也有人测试没有这个问题,这可能就存在几率问题。
顺便提一下,E3的专用主板如果有BIOS支撑,也是可以超超超的。
遗憾的是,在Intel的威逼利诱之下,“外频门”昙花一现,在这个无敌寂寞的时代,DIY的乐趣已经渐行渐远。
至于X99,土豪专供,唯一支持Haswell-E/Broadwell-E,完美支持4-way SLI和四通道,同时X99也是Intel脱离换接口的这一低俗趣味的铁证,因为X99做到了不需要换接口,照样要你换主板!LZ:凭什么同样是LGA2011,Haswell-E就不能用在X79上!土豪:买买买,按斤买!Intel:科技!以逗你玩为本!
号外!号外!下一代SkyLake-X和KabyLake-X,将采用全新的LGA2066接口,Haswell-E/Broadwell-E平台预计将大幅暴跌,大刀队请及早准备,50包邮即将来临!

AMD篇
受CPU的拖累,AMD从970芯片组和A85X芯片组以后就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新品,后续产品基本上就是小修小补,营销策略除了降价,还是降价。而AMD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等到2016年Q4发布Zen架构CPU之后,才能迎来真正意义的新芯片组主板。
PS.Zen架构CPU(包括APU和FX系列)都将采用新的AM4接口,现在”最新“的A88X和990都将失去升级空间,所以……如果不是形势所迫,在2017年之前,大家还是优先考虑Intel吧。第七代APU(AM4接口+DDR4内存支持)虽然已经发布,但苦于无主板支持,所以只能是悲剧了。

品牌篇(暂不推荐具体型号,待产品线铺货完成后再填坑)
主板购买理论仅一条:能买一线就不买二线!

一线品牌:华硕、技嘉、微星
主板市场“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千元以上选华硕,千元以下选技嘉或者微星。请注意,这只是曾经!只因为三大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华硕
华硕高端主板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就工业设计和做工用料来说,是非常到位的,但定价高(土豪玩家:什么是性价比?)。中端主板就很一般了,跟技嘉和微星比起来没有什么亮点,但定价偏高(土豪小白玩家:什么是性价比?),低端主板虽然便宜,但依然是以卖logo为主,基本富士康代工,非常不推荐购买(屌丝信仰玩家:这是性价比!)。LZ相信在华硕的企业精神中性价比是不存在的。
由于华硕主板型号众多,只列举常见的:Pro代表加强版,V代表标准版,LE是缩水版,LX是阉割版。总之,不买带L的就对了,华硕死忠请无视。至于A/C/K这些,LZ表示没研究,请了解的朋友补充。
推荐:太多,尤其是ROG系列,主板产品的巅峰之作!主板价格的巅峰之作!华硕!华硕!人民币玩家永不落!还有TUF系列,只冠名主板,号称超长持久,10秒真男人!
不推荐:也太多,低价板谨慎选择华硕!
技嘉
以前的技嘉主板是堆料堆料再堆料,口号是稳定,现在的技嘉主板主打高规做工,口号是性能。技嘉超耐久系列的亮点是4年质保(其他厂商一般是3年),价格也还算合理。
然而,技嘉现在主打的系列正是那个快要被各大板卡厂商玩坏了的Gaming……不过还好,技嘉的Gaming玩出了风格,玩出了水平:首先技嘉的Gaming后缀主要是数字3/5/7,而Gaming系列脱胎于G1.Killer系列(没错,就是主打Killer网卡,所以华擎现在玩的Killer就是技嘉玩剩下的),然后技嘉还有G1.Sniper,主打魔音声效,到了显卡就把名字合体成了G1 Gaming,然后推出的信仰灯鼠标也开始叫G1 Gaming了,下一步是键盘还是本本,也该叫G1 Gaming了吧……
微星
虽然微星还会偶尔喊两句军规的口号,但越来越舍得的堆料行为实在让人看不懂,MSI,你发了么?
在7时代MSI对Gaming系列只是玩玩而已,只有电商渠道Z77 Gaming;到了8/9时代,MSI玩上瘾了,从B85到Z97再到X99,全线覆盖;到了100时代……爽了,玩成信仰了, 连自家旗舰Power系列都成了Gaming的一部分。巧的是MSI的Gaming后缀也主要是数字,而且也是3/5/7!

PS.技嘉和微星的Gaming玩得正嗨,作为三大之首的华硕自然玩的层次更高,华硕的ROG系列应该算是“游戏”系列的鼻祖,ROG当然不可能自降身份陪技嘉和微星玩,于是号称ROG血统的Gamer系列在8/9系加入了团战,到了100系,又爽了!华硕觉得Gamer不够嗨,干脆也叫Gaming了……不过看着技嘉和微星的Gaming配色,ROG真的该去申请专利。

二线品牌:华擎、映泰
华擎
作为华硕的马甲,华擎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华硕的技术,不过华擎的中低端板依然是主力,高端板持续发力中,杀手、极限玩家、方程式等系列都是非常不错的。
映泰
为何大不列颠感天朝厚恩,毅然带领西方阵营加入亚投行?为何女衙内横行益州道,张教头暴打镇川西?为何映泰斗士一夜之间穿上华硕娜的圣衣?在这一切的背后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LZ也不知道,求内幕,求爆料。
虽然映泰做工用料都很一般,BIOS也不够人性化,但产品质量还不错,售后服务也做得比较到位,每一块主板都能体现出其用心,这也是映泰能分到一杯羹的重要原因。映泰定位非常准确——专注低端产品,厚积薄发迈向高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映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至于华硕娜的圣衣,LZ就不吐槽了,你们自己去看吧。

三线品牌:通路
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同的品牌,产品都好眼熟,仔细一看,原来除了商标不一样,其他都差不太多嘛。
最最大的特点就是只管卖。好处就是返修直接换新的,坏处就是换了新的,还是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延伸阅读1:关于主板的重(ma)要(fan)性
CPU、显卡、内存、硬盘、主板、电源,构成现代电脑的五大件,如果要排一个砍预算的排行榜,估计很多人会先砍电源再砍主板。
现在的主板已经颠覆了传统南北桥结构,除了超频支持,主板基本不影响整机性能。但是,作为集成其他组件的平台,选择一款相对稳定的主板非常重要。
硬件的故障基本都有对应的软件来检测:CPU烧LinX,内存跑几圈MT,HDD用HDtune,SSD用CrystalDiskInfo,显卡吃个甜甜圈,就连电源都有OCCT可以搅基,而主板,黑屏蓝屏,断电重启卡死,发热过大等各种显性或者隐性的故障,各路软件都束手无策,唯有换块主板再把各路软件跑一遍来确定是主板故障这一种办法。LZ最怕的就是主板出现故障,以前还有心思慢慢测试,现在不管是不是主板的问题都直接送售后。

延伸阅读2:怎样选一块好主板
现在的主板虽然数来数去就那么几家,但产品线依然让人眼花缭乱,不管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加几块看起来高大上的散热片,取个“Gaming”的名字。其实在标准化的今天,选一块好主板其实也不算太难,Intel的“HBHZ”,AMD的“9XX”和"8765"都基本上遵从了官方的规格,定价也基本遵从了“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原则。而各大厂商为了吸引顾客,除了硬功,也开始玩“软实力”——信仰!如果没有信仰加成,LZ的建议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最难——做工和用料。这个其实是废话,做工这东西,如果没有摸过几百上千块板子,很难看得出来。至于用料,稍微容易点,比如用的什么电容电感MOS管,在网上看看相关的介绍,很容易就能认出来,但是!那些散热片,也有可能会掩盖这些元件,除非拆解,不然也不方便看。所以,针对这一条,还是多看看网上的测评吧。
2、最实用——规格。这个就是大致的比较,比如用料比供电相数,扩展比PCI-E和SATA等等,当然,最大的差别应该就是各厂商的特色功能了,比如音频模块,网络模块,配套软件包括BIOS等。
3、最简单——规格编号。一般主板的规格编号就代表了厂商对这块主板的定位,也能反映出一些重要的用料,比如超频支持、全固态电容、HDMI输出接口等等。这个太多了,网上也有相关的解释,就不一一介绍了。这一条最麻烦的是,规格编号往往都是民间收集整理,官方默认但不证实,而有的主板来个Rev.2.0之类的,具体的差别体现不出来。PS.通常来说,Rev.1.0是原版,之后的1.1/2.0这些多数是原版缩水。
4、最轻松——随便用。还是那句话,在标准化生产的模式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稳定性是基本足够的,功能性是基本满足的,不需要太纠结。

延伸阅读3:主板界的传(fu)说(yun)们
捷波
提到捷波,早几年玩DIY的人一定马上能想起捷锐——捷波在大陆的实际经营者。虽然捷波在湾湾也算是一大巨头,自有品牌+代工在市场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但是捷波在大陆的名声完完全全是由捷锐做出来的,也许是眼红,捷波通过一些卑劣手段企图收购捷锐,事情败露后,捷锐表示要与捷波同归于尽,于是捷波付出了损失整个大陆市场的代价,然后什么都没得到,元气大伤之后,连自有品牌都无心经营,只有靠代工度日……
只可惜了悍马Hummer这个系列,从此再无策马奔腾之景象。
斯巴达克
且不说斯巴达克的板子怎么样,LZ当年就是看了一眼它的盒子就中了毒,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亮瞎了。黑潮系列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吊炸天,特别是AMD的45nm速龙羿龙那一批玩家,黑潮简直就是标配。然后……爽了,为其代工的捷波又眼红了,于是斯巴达克死了,BIOS下载都要上捷波的网站了,然后现在捷波的网站都打不开了,算是尸体都凉透了。OMG!可怜的斯巴达克……
双敏
通路大牌双敏,主板以前是磐正代工,虽说不温不火,但也能卖走,后来换成了捷波代工,爽了,双敏也死了,捷波无愧为是业界毒瘤,哈哈哈,笑死LZ了。(另一个通路大牌昂达也找捷波代过,大概是怕被诅咒,很快就换了代工,太机智了……)
富士康
代工巨头富士康,鸿海集团的亲儿子,用自己的名字作为自主品牌名称做主板显卡,开始还行,后来觉得自创武功还不如专心修炼葵(dai)花(gong)宝典,于是富士康自宫了。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一直代工Intel的原厂主板,品质堪称精良,除了不能超。
精英
曾经的世界第一销量,曾经的世界级一线大厂,从1156迅速衰落,完全丧失市场。虽然试图东山再起,无奈与一线厂商差距实在太大,原有市场基本被蚕食干净,而且渠道和售后很有问题。实在是生的伟大,死的憋屈。
自从精英的某款Z97搞了个2+1供电这种奇葩后,LZ对精英再无好感。
以上悼辞仅限于DIY市场,在OEM/ODM市场精英还是一个庞然大物(人家不仅能玩家用机,还能玩工控机)。

(欢迎了解的朋友补充)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回忆 + 1 恭喜楼主

查看全部评分

漏网的鱼小鱼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23: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漏网的鱼小鱼 于 2016-8-10 19:50 编辑

四、显卡

NV已经进入1000时代,产品布局日益健全,这一代性能来得实在是凶狠,比起之前GTX970无比娇羞地接近于GTX780Ti,GTX1070则直接一竿子把GTX980Ti撂翻,虽然各级别显卡的价格有所上涨,但比起性能的提升,再加上标配显存扩容,这点涨价也算是厚道。而且隔壁老黄自信地拒绝了苏大妈的衣柜之邀,从TITAN Z过后再无意于双芯卡皇的争夺。
经过四年的马甲狂潮,AMD终于迎来了北极星,虽然还是GCN架构的序列,但比起Fiji,北极星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新架构,彻底颠覆了Tahiti以来GCN架构“火炉”的形象。虽然目前只有中端的RX480上市,但其表现十分抢眼,综合性能GTX980就去了,同时性价比极高,只要199US刀(天杀的1999国内定价)。
总之,AMD的北极星一扫从HD7000系列到R9/7 300系列的颓势,RX480之后还有高端旗舰蓄势待发。而从已发布的GTX1000各级产品布局可以看出,NV还留有后手。在沉寂数年之后,今年的A/N之间终有一战。

显卡购买理论一:显存并不代表一切
虽然现在某些高端游戏确实需要大显存支撑,但更多的时候所谓大显存只不过是JS坑小白的专用名词:金锁,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大黑牛吗?不对,是大狂牛吗?显示器的分辨率决定了显卡的性能表现,一般而言,对于显存,1440×900分辨率只需要512M,1920×1080则需要1G。当然,现在的入门显卡都是1G起步,中端主流级的显卡更是3G以上的标配,所以“大显存”这个专门坑小白的名词也逐渐绝迹于江湖了。

显卡购买理论二:买新不买旧
显卡的灵魂是什么?驱动!不管是NV还是AMD,都不会花多少精力去专门为老显卡更新驱动,每一次驱动的更新(特别是在DX12快速普及的2016年),最大受益者必然是新一代的显卡。

显卡购买理论三:NV好还是AMD好?这是一个悖论
2012年之后,AMD确实长期处于劣势,特别是市场份额丢失严重,但这并不代表NV能够像Intel那样做到全面碾压。NV和AMD的工艺水平接近,技术研发能力也是并驾齐驱,饿了,正好可以举个栗子:NV的GTX980和AMD的Fury分别在DX11和DX12下用《奇点灰烬》进行测试,结果980在DX12上的帧数倒退,而Fury则是上升。但是包括LZ在内的大多数人都会买980(为什么是大多数人,看看二者的销量就知道),但这能说明绝对的优劣吗?

显卡购买理论四:核显逼死入门独显
由于核显的存在,包括Intel核显存在,R7 250和GT740以下(大概就是500元内)的独立显卡都没有购买的价值,亮机、坑小白和吃回扣除外。再举个栗子,早在三年前,GT630(D3)就被AMD的A10-5800K(HD7660D)打得满地找牙。

显卡购买理论五:流毒无穷的“NV游戏性能好,AMD(ATI)图像效果好”。
直到最近,LZ都能在电脑城听到这句话,而且还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这句话,这人不是JS就是小白。

接下来说说显卡品牌。
一线品牌:华硕、技嘉、微星、蓝宝石、迪兰恒进(世界级大厂,独立研发设计生产)
华硕(A+N)
这就是传说中的败家之眼。定位高端,价格也较高。高端产品工艺、用料等都代表了市场的最高水平,但其中端产品很没有诚意,性价比偏低,同样的规格的产品 (包括工艺、用料等)要比其他品牌贵一些,低端产品就更不推荐购买,完全是在卖牌子。
此外,华硕旗下的ROG系列产品(包括显卡、主板、主机、笔记本、外设等)是高端的象征,就全球范围来说也是首屈一指的品牌。华硕把ROG玩成信仰的把戏深深地刺激了其他商家,于是各种信仰平台纷至沓来,比如某嘉的G1系列,某星的Gaming系列,某驰的HOF系列等等。
华硕显卡命名形式每年都有变化,不过今年的型号命名很有规则,即名字越长数字越大性能越好价格越贵。继续举个栗子,ROG STRIX-GTX1070-O8G-GAMING和ROG STRIX-GTX1070-8G-GAMING,同样是GTX1070,同样是ROG系列,同样是STRIX,同样是8G,区别是前者比后者多了个“O”,这就贵了200元,理由很简单,前者频率较后者高那么100多MHz。再比如,GTX1070-O8G-GAMING,比起前面两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散热缩水(DC3缩成DC2),于是价格又要便宜200。

微星(N)
微星显卡的命名规则一直很分明,Lightning(最高端)、Hawk(高端)、GAMING(即以前的TF)。GTX1000时代就更简单了——主流型号“双截龙“——红龙(正名就是GAMING X)、黑龙(正名叫闇黑龙爵)。

技嘉(N)
LZ一直认为技嘉在显卡方面远远不及主板给力,特别是GTX700时代更是有辱三大品牌之名,但GTX900时期G1 GAMING系列令LZ刮目相看,而技嘉在GTX1000继续发力,推出更高级的XTREME GAMING(萤火虫)。技嘉给LZ的另一个好印象就是产品命名简单,除了G1 就是XTREME,至于WINDFORCE OC这类,就算是普通型号吧。

蓝宝石(A)
柏能旗下老牌厂商,专注A卡一百年。蓝宝石进入国内稍晚,不过以A卡原厂代工的资历,市场第一不在话下。蓝宝石的型号比较多,毒药、Tir-X、黑钻、超白金(OC)、白金等等,其中以毒药和Tir-X最为高端。
顺带说一下,AMD的公版显卡就是由柏能代工的。而NVIDIA的公版显卡是由鸿海代工的,鸿海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十一连跳——富士康。

迪兰恒进(A)
台湾撼迅旗下品牌,进入国内的第一个A卡AIB,很不错,与蓝宝石并列的A卡两大王者。产品线十分简单,除了Devil和酷能,其他的都可以忽略。

准一线品牌:影驰(No zuo No die)
影驰(N)
具备一线品牌的全部实力,而且本来早就应该成为一线品牌,结果,GTX9800时代装X过度导致大面积花屏就毁掉了辛苦积累的一切,“花王”从此一战成名,而2013年底又发生了780Ti大规模召回事件……你嘲笑我的骄傲,我证明我的坚强,请叫我花王,我为自己代言。当然现在不会花了。已被台湾同德收购,当属同德第一品牌。
在影驰之前,同德还买了一个儿子:耕昇。产品还算不错,也能做出高性能的显卡,如果价格合适的话,也还值得考虑。另外,耕昇显卡命名比较有意思,五虎上将差个张飞就凑齐了,以前还曹操张辽之类的。目前比较常见的关羽(最高级)和赵云(次高级)。到了GTX1000,耕升终于换了命名,什么G魂,追风等等。
然后同德还有一个亲儿子:北影,至于产品,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山寨?不知道还活着没有。
言归正传,影驰的产品线从高到低就是HOF名人堂(又一个三奶造型屌炸天)、GAMER(可怜的将军团又掉了一个档次)、(骨灰)黑将、(骨灰)大将。然后吐个槽,GTX900的时候HOF还搞了一个限量版,比非限量的HOF贵几百,然后两者的区别是限量版有现货,非限量版没现货,两者的关系就是,非限量版刷个BIOS就跟限量版一模一样……再然后,GTX1000,HOF限量版又来了,哈哈哈。

二线A类:索泰、七彩虹(独立研发,没有自己的生产线)

索泰(N)
柏能旗下专做N卡,索泰的特点非常明显,2014年GTX760-2GD5至尊OC+一战成名,土豪金造型超级屌炸天。从此至尊OC便成了高大上的代名词。索泰从PCB设计到配套软件研发,从用料到散热方案,统统都非常给力。索泰的产品线普遍定价也比较高,如果追求性能可以选择至尊OC,不对,GTX1000改名叫“玩家力量至尊OC”(LZ已无力吐槽,LZ急需正能量)。

七彩虹(N,拆分品牌镭风专做A)
七彩虹在通路级别凑齐了七颗珠子,成功召唤神龙,终于进阶二线,开个玩笑。从曾经的凄惨红到如今的七彩虹,确实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虽然还是要靠代工,但今 天的七彩虹已经今非昔比。
推荐iGame烈焰战神(只推荐这个系列,其他系列请继续无视,至于九段,LZ眼前浮现的场景就是背个盒子装满钱出去,然后背个盒子装一张显卡回来)

事实证明,并不是代工就出不了好货,只有用心,才能做出一道好菜……不对,是只有用心,才能做出一张好显卡。

二线B类:映众、HIS、讯景、翔升(有一定研发能力和生产线)

映众(N):传说中的弯弯龙,特点是不是中规中矩,而是中规中矩到不能再中规中矩了,终于GTX900时代的超级冰龙,浮夸的摆上了4风扇+信仰灯造型,终于在茫茫人海中能认出来了。随着GTX1000的到来,弯弯龙也学坏了,同样是超级冰龙,同样是4风扇,换张皮搞个欧版便宜100元。
弯弯龙的痛依然是PCB只用公版,或者公版加强,比如为了强化供电,映众直接把GTX970的核心芯片装到了GTX980的公版PCB上,这就成了GTX970冰龙(映众大怒:尼玛劳资用GTX970的公版PCB不行,难道用GTX980的公版PCB还不行?),当然事物的两面性在弯弯龙身上体现得很明显,因为用了公版PCB,所以省下了一笔研究经费,所以价格便宜,还有个好处就是因为用的是公版PCB,比如某天LZ想装个X,于是花了三五百淘一个TITAN皮,轻松实现无缝对接组装。
虽然跟蓝宝石和索泰同属于柏能,但是映众明显没找到柏能系的节奏。不过真心要说一句,映众的温控实在强悍,单比温控映众绝对第一,毕竟别家卖的是显卡,而映众是卖散热顺带送显卡。

HIS(A):取了个十分拗口的中文名字基恩希仕,性价比较高,散热水平号称A卡中的弯弯龙。不过,LZ觉得HIS外观比较丑,比如有个系列叫金立方,跟当初索泰那款土豪金760比起来,实在是太呵呵了。
某年某月某日HIS厂商与盈嘉讯(大陆总代)矛盾激化,随后谣言四起,各种渠道都有HIS退出大陆市场的声音,而某年某月某日,HIS厂商宣布在大陆进行自营,谣言不攻自破。不过生产厂商比起经营代{过}{滤}理还是有差距的,连2012年起家的根据地奶茶东都下线了,至于以后的命运如何,LZ相信这家近30年的老牌企业应该还是能保住一亩三分地。

讯景(A):即XFX,自从跟NVIDIA决裂后(以前是NV的第一大厂商,8800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全身心投入AMD的怀抱,不过早已不复往日辉煌。以稳定性著称,不仅产品稳定,连供货渠道都十分稳定,在蓝宝石、迪兰这些大户都缺货的情况下,XFX始终都有货。比较良心的是XFX很诚实,比如低端廉价的产品,它就叫网吧版,毫不做作,拒绝故弄玄虚。

翔升(N):算是勉强挤进二线吧,主要是因为有自己的生产线,代工是主流业务,自营产品营销颇为尴尬。翔升是大陆最早的AIC厂商,并且坚持至今应该是值得尊敬的,如果学学凄惨红的营销,或许有机会成为一线品牌。

三线:通路货(只管卖 )
大名鼎鼎的铭瑄、双敏(已死)、盈通、昂达、以及除开iGane以外的七彩虹。传说中的同德五虎,也叫通路五狗。最大的特点就是,拆开风扇,所有人都会问PCB怎么都长一个样?
客观的说,通路货的并不等同于伪劣产品,在标准化越来越精细的今天,通路货一用好几年都不坏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学校、图书馆、网吧等这些对显卡要求不高且又能很好的控制成本(以及更好的吃回扣)都是通路货的大买家。

说一下丽台,说起丽台几乎就是等同于Quadro图形显卡了,因为Quadro唯一的生产厂商就是丽台。但是丽台的Geforce游戏显卡就非常一般了,由富士康代工,性能表现对不起价格,而且渠道一直做不开。

最后再说一下个级别显卡,同CPU篇,下文各价位定位不一定准确,请以市价为准,如有误会LZ表示继续概不负责。
入门:R7 360(700以下)
R7 360虽然是上一代产品,但在700元内是唯一的选择。至于750/740已经比较难买,而自家的R7 350虽然便宜,但核心差别很大,384SP/512SP/640SP三种规格,分别对位730/740/750,不会看参数极容易被忽悠。

中端:GTX750Ti/950,R9 370X(800-1200)
GTX750Ti,自GTS250以后,NV的X50是一代不如一代,不过,凭借Maxwell构架的优势750Ti总算是为X50系列挽回些颜面,虽然GTX950已经上市,但由于定价比较高,GTX750Ti只是小幅下降到800~900,这个价位正好对位R7 370X,R7 370X性能上却对位GTX950,老黄的信心是来自民间的信仰吗?
GTX950并非GTX750Ti的马甲,而是由GTX960阉割而来,作为中端产品其价格偏高,作为主流产品其规格又偏低,实在有些尴尬。
R9 370X是GTX950最直接的对手,比GTX950便宜,性能要强一些,重点是LZ非常喜欢的迪兰Devil又出现了!当然,如果能以同价位竞争,GTX950将彻底杀死任何对手,包括新出的RX460。
为什么LZ不推荐RX460?因为不值得推荐!首先是规格,虽然RX460隶属北极星序列,但核心是Polaris 11而非RX480/470的Polaris 10,规格上要差一大截,于是性能测试连自家上一代R9 370(不带X)都比不过,自然也打不过GTX950。然后是价格,定价过高,这种性能定价在800左右才有生存的空间,官方定价119/99US刀(4G/2G),换算下来价格很合理,结果国内定价愚蠢至极:1099/899(4G/2G)。RX460的可取之处也仅仅剩下功耗的进步,TDP75W,然而这并没有什么……

主流:RX470(1500-2000)
以前,关于甜品级显卡有个说法,即N买6,A买8,就是指两家的甜品级显卡某60和某80(某800),而到了2016年,随着GTX1060和RX480携手迈向2000元大关,甜品级显卡就落到RX470肩上。目前在1500这个价位上RX470是无二的选择,需要说明的是,今年显卡性能大爆发,即使是RX470这个级别的显卡,性能都干掉了上一代的GTX970。现在老黄的死忠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GTX1050快来战个痛。

特别主流:GTX1060,RX480(2000-2500)
先不说这两货孰强孰弱,但是这定价,虽然比传统的6/8定价高1/3,但性能测试结果让人大呼过瘾,作为主流级的显卡,居然能超过GTX980的性能,特别是在DX12下更是吊打上一代,关键是便宜一大截。这两货一出,N家的970/980,A家的390(X)/Fury都可以直接无视了。
至于GTX1060和RX480的比较,通过各种测评LZ认为,两者在各种主流的测试项目中得分互有胜负,所以性能基本持平,而价格方面,因为蛋疼的国内定价,RX480的性价比优势并不明显,反倒是8G标配显存,对比GTX1060的6G标配显存,算得上是最大的优势了。GTX1060最大的遗憾是没有SLI支持,试想GTX1060 2-way SLI吊打GTX1080,而且价格依然便宜一大截,是怎样的情景,不过想想就好。当然,NV的信仰价值,特别是非公版的加成,贵那么一点点也是可以理解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RX480的功耗表现十分抢眼,TDP仅150W,虽然依然落后于GTX1060的120W,但比起之前的产品,进步非常明显。

次旗舰:GTX1070(3000-4000)
由于GTX1060和RX480,原来的次旗舰R9 390与GTX970只有提前退休,而由于GTX1070,GTX980Ti也被迫下岗。目前这个级别只有GTX1070唯一选择。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各家的GTX1070差价能达到1000元,至于如何选择,反正LZ觉得看信仰。

旗舰: GTX1080(5000以上)
GTX1080,目前最强大的消费级显卡,只需要介绍这点就够了。但是老黄觉得还不够,于是用PPT大法说“性能是GTX Titan X显卡的2倍,效能则是GTX Titan X的3倍”。

核武器: TITAN X
作为核武器,TITAN系列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TITAN的存在就是NV立下的Flag。这里的TITAN X,不是被GTX1080吊打的上一代GTX TITAN X,而是最高逼格的Pascal——Nvidia TITAN X,反正最强单芯显卡就是它,1299US刀×4,信仰向左,钱包向右,不买不是人,给我来一集装箱!

LZ非常欣喜的看到了AMD终于重新走上正途,对性能与功耗的掌控,对驱动的重新定位,再加上布局DX12的深谋远虑,加之突出的性价比优势,重现当年的辉煌不是不可能。但是,在用户群广大的中国市场,AMD的定价极为愚蠢,导致无数粉转路甚至粉转黑,LZ又想起了一夜暴降的惨剧。NV自从Fermi惨案之后痛定思痛,终于通过Kepler和两代Maxwell对AMD形成完全碾压之势。Pascal虽然可能会受到北极星序列的挑战,但用户群的信仰依然将帮助Pascal完胜对手。LZ对隔壁老黄的好感在于NV不是牙膏厂,不管对手怎样,坚持自己的发展,于是显卡性能的提成相对于CPU性能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
漏网的鱼小鱼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23: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漏网的鱼小鱼 于 2016-7-28 20:19 编辑

五、内存

虽然DDR4在2014年就已经面世,而直到2016年DDR4随着SkyLake的全面发布才开始正真的普及之路,同时DDR3也还因为大量的老平台而继续存在,不过LZ看不懂的是为什么同样是8G,DDR4始终要比DDR3便宜一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降价在年中跌到低谷后迅速反弹,原因很简单,说得好听点叫市场化经济,说得难听点无商不奸——颗粒厂商又涨价了

内存的核心是内存颗粒,市面上主流内存均采用以下几个厂商的颗粒(同时也是SSD储存颗粒与显存颗粒的主要供应商):
三星
在DDR3中期,三星强大的工业生产线带来的是强大的出货量以及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工艺先进,性能强劲,黑武士更是把内存超频门槛拉到了新低,1600怒超2133,谁用谁知道,不过在DDR3后期把主要生产线转为SSD颗粒生产,后期风头被Hynix盖过。
海力士
就是原来的现代,依然是棒子出品,2013年放了一把火,点着了自家的仓库,烧亮了整个内存市场,内存价格从此全线飙红!!!(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33年,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愿意卖给无产阶级;2013年,资本家宁愿把仓库烧掉也不愿意卖给无产阶级)。
美光
美帝出品,虽然是老牌厂商,但以前其自主品牌在大陆鲜有人知,直到M4一出,所有人都知道了它的SSD。很多人都说美光的颗粒兼容性比其他上面两家差一点,但LZ倒是没怎么遇到。某段时间的小黄马甲性能突出,超频能力很强,不过到了DDR3后期也泯然众人。
以前鬼子还有个颗粒厂商尔必达,2013年被美光收购后就废了武功。
南亚易胜
台系,已被金士顿收购,虽然保持品牌独立运营,但市场占有率低。

颗粒说完了,再说品牌。
金士顿
美帝出品,正品没得说,好就一个字,但是假货实在太多,而且造假水准之高,堪称造假界典范,比如部分假货的识别码可通过防伪认证。另外,还有一种“造假”:每当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金士顿会直接采购如南亚之类的小厂原条进行打磨,然后贴上自己的标签。这么多年过去了,内存品牌大浪淘沙,唯有金士顿屹立不倒,奇怪的是,假货越多,金士顿卖得越火!
威刚
台系,在大陆市场广受欢迎。万紫千红系列堪称经典,以稳定性著称,不过超频能力不强,另外,假货也日益增多。总比表现就是稳定,适合不折腾的玩家。
Kingmax(中文名:胜创)
LZ第一次被JS骗就是这个,JS欺负我那时年少无知,还有模有样的给我拼这个名字:kingmax=金士顿,我居然就信了!台系,性能表现一直都是不温不火,比较便宜,网吧最爱之一,市场出货量较大(LZ怀疑其代{过}{滤}理商就是像卖给我那样把市场做起来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基本上没有假货,不 过可能是专业造假户对它没什么兴趣吧。
宇瞻
台系,以兼容性和稳定性著称,越来越喜欢在马甲上下功夫,逼格较高,一度高过金士顿,假货非常少。
芝奇
台系,马甲个性鲜明,大钢牙让人印象深刻,超频能力强,性价比很高,LZ对于芝奇十分有好感的一点就是可以通过序列号查到颗粒厂商。
海盗船
美帝出品,贼船产品的逼格一直很高,之前做得确实很不错,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份诚意,只能说稳定性还好,马甲华丽,虽然也有一些好货,但总体性能只能说是一般。
十铨
大约在2009~2010年进入市场,目前在奶茶东等电商搞得风生水起,品质不错,不过性能只能说一般一般。
宇帷
凭借风骚的灯条得到了一帮信徒,LZ对宇帷不了解,麻烦知道的朋友补充。
Kingbox(中文名:黑金刚)
一个以超频并且稳定为特色的品牌,当年以终身质保打开市场,在曾经的某段时间里,做到了市场老二,极度逼近金士顿的销量,所以现在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二手DDR2内存,黑金刚跟金士顿一样多。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渠道突然死去,金刚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所幸,楼主手里还有一根DDR2 667,不知道去湾湾旅游的时候可不可以带去换根新的。
金邦
一个当年标榜顶级条子的品牌,逼格超高,终生质保被无数品牌都玩过,唯有金邦敢承诺终生升级(比如可以免费用DDR换DDR2),这就是装逼过度了,而且不重视普条,于是也只能默默的死去!如今也只能在角落里苟延残喘。
至于其他的小品牌就不说了,什么金泰克,金士泰之类的,听名字就很山寨,质量一般,最好的好处,就是牌子小,假货少!
最后还要专门说一个品牌:博帝,美帝出品,其高端条非常非常不错,AMD内存(非TB上那些所谓的AMD专用内存)就是指定博帝生产,不管做工还是性能都可以信赖,产品外观也不错,价格也不贵(不说了,再说就要找AMD要广告费了)。毒蛇系列是感动全球超频爱好者的最佳获奖者。
另外,像三星、美光这些既是颗粒厂商,也是品牌厂商的,往往都是好货,比如三星黑武士(已停产,市面上流通的99%都是假货了,果然还是手机内存更赚钱),美光铂胜等等。
非常感谢287楼的 @里奥 补充,关注内存的朋友可以直达看看。

延伸阅读:内存的频率与时序哪个更重要?
频率、时序、电压可以说是评判内存性能好坏的最核心因素,其中又以频率和时序最为关键。三大参数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LZ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说一下。
电压
其实内存电压说复杂可以很复杂,说简单可以很简单,反正除非是极限超频,LZ很少会关心内存电压,而高端玩家自然又比LZ清楚得多,所以一般情况下内存电压是可以不用在意的。另外说一下,SkyLake平台支持的DDR3L让很多人知道了低压内存,其实这个概念很久以前就出现了,内存电压1.35V就可以称为低压,但是所谓的低压节能,不过是内存厂商的营销噱头,且不说1.35V跟1.5V的功耗差异能有多大,光是很多1.5V标准内存都可以通过SPD刷成1.35V,Skylake上照样用。
(以上是废话,下面回答频率与时序哪个更重要)
经过国内外大神的测评,LZ也在有限的条件里测过,基本可以认为:
1、频率对性能的影响较大,每相邻的两级频率之间有20%的性能差距,而从DDR3最基础的1333MHz到相对较高2133MHz有60%的性能差距;
2、时序对内存性能影响甚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以上数据由AID64测试的Read、Wirte及Copy综合量化,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自己测试看看结果,欢迎讨论)
所以首选高频率的内存条才是王道!
不过内存单独超频带来的实际使用效果提升是非常不明显的,真正要性能提升,还是要配合CPU一起超,所以一般的用户,默频使用也就够了。
漏网的鱼小鱼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23: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漏网的鱼小鱼 于 2016-7-28 20:19 编辑

六、硬盘

经过2013~2014两年的普及,60/64G SSD已经基本淘汰,120/128G成为门槛,2015年,240/256G开始成为标配,市面上入门级产品已经能见到500元级的价格。另一方面,HDD依然占据主流市场,2/3/5TB容量的HDD价格也不断创下新低,至于SSHD虽然经历了勇敢的尝试,但现在已经基本消失在人海。
先说HDD
HDD现在基本上被希捷和西部数据瓜分,清华紫光收购WD15%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来因为美帝政治原因收购失败)。至于鬼子的日立已经被西部数据吃掉,改名HGST保持独立运营,再然后又被东芝吃掉,依然保持独立运营。至于东芝,市场份额还是很小,知道东芝SSD的人可能比知道东芝HDD的人还多。
论性能首推希捷,性价比是HGST,最便宜的当属其实东芝,而WD收缩了产品线,蓝盘:各方面都比较平衡,市面上的主流硬盘之一,也是WD的出货主力,但是最低端的绿盘被并入蓝盘,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仔细看序列号);黑盘:企业级硬盘,性能强,价格贵;红盘:专供NAS,个人使用略显浪费;紫盘:监控级产 品,适合长长长期不间断使用。
HDD不存在CPU那样的水货,也不存在内存那样的假货,唯一的问题就是翻新货。现在能确定的是500G及以下绝对是翻新货,1T基本放心,2T及以上完全放心,杜绝翻新货的方法很简单——查官网。另外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对于HDD来说,盒装说明不了什么,市面上99%的HDD都是铝膜包装,某类人喜欢盒装,遇到有点良心的卖家会劝你都一样,遇到JS,直接给你一个纸盒,加十块。
再说SSD
LZ曾经陪“别人家的孩子” 做过一个调研,即在电脑城晃悠,看见长得漂亮的MM就……(以下省略一千字)其实是随机抓几个顾客做问卷,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你选择SSD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回收的100份问卷里,居然有87个的回答是“开机快”。当然,SSD的用处远远不止于此,随着SSD的不断平民化,相信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 时间内,SSD+HDD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SSD性能有三大关键因素:主控、颗粒以及固件。
主控,SSD的CPU,直接决定了SSD的综合性能。只介绍几种,没提到的请了解的朋友补充。
Sandforce:曾经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主控,上至Intel、金士顿下至威刚都在用,不过广告一直做得比夸张。因为算法机制的原因,SF主控是通过数据压 缩节约了写入量,以此延长寿命,而偏偏这种机制无意中迎合了ATTO测试软件的口味,因此广告里经常采用ATTO测试的数据,不过用其他测试软件一跑,才 会发现这速度怎么才广告的一半呢。Sandforce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不断地被出卖被收购,以至于市场份额不断被稀释(Sandforce:只有Intel才是老子的真爱!)。一句话:SF主控以牺牲性能为代价,换取了较好的耐久度。
Marvell:美光和浦科特的最爱,威刚闪迪也加入阵营,号称无水分主控。市场认可度高,稳定性不错,性能也跟得上,而且掉速控制算得上是所有主控里最好 的。不过价格较高,这也是为什么某些主控可以卖到300的时候,ML只能卖到500。
Barefoot3:OCZ自主研发,独家使用,其实是OCZ收购Indilinx后接手主控开发改名而来,不过市场评价还不错。OCZ一直装逼过度,号称只注重高端,所以市场占有率不高,然后白片门直接作死了自己。好在被东芝收购,依然能够保持品牌独立运营,现已调整产品线,开始重视入门级产品,Vector 180是其旗舰产品,性能波动比较大,后面会再提到。
Samsung MEX:MEX只是棒子星的主控系列之一,850系列采用(850EVO用MGX),此外还有830采用的MCX、840采用的MDX等等。公正的说, M某X主控体现了三星科研能力的强悍,在各方面表现都是非常优秀的,照理说如此强大的主控应该让棒子迅速占领市场制高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840系列开始棒子就开始作死,840、 840EVO、840Pro采用同样的主控,但不同的固件算法硬是把性能拉开差距(也跟颗粒有关),结果840早早死去,840EVO只剩跳楼大甩卖的份 儿,840Pro的价格高高在上,可以说棒子星是主动放弃了500元级这一主流市场。到了850这一代,棒子依然坚持840的道路,结果850EVO降价加五年保都依然寒冬,850Pro逼格太高,对手太多太强,整个2015年三星的SSD似乎已经没有了往年的激情。从2014年12月850EVO发布到2015年12月,除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950Pro(仅M.2接口规格)这一款产品发布,就没有新品了。
LAMD:LAMD是和海盗船分不开的,贼船把LADM带入消费级市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小的可怜的出货量,除了逼格,什么都没有。
JMF:最早的SSD主控之一,同时期的SF早已做得风生水起,但JMF就是不温不火,难道是因为没抱到Intel这样的大腿?特点是价格十分便宜,小作坊的最爱,不过自从影驰看上了JMF,总算是有些起色了。
SMI:2015年的黑马。荣慧的主控基本是从U盘主控一点点提升起来的,SM2246EN算是集大成者,特点是功耗控制,同时也能保证性能,总体来说各方面比较平衡,加上浦科特新品M6V的使用,荣慧终于抱上了大腿。

颗粒,也就是闪存芯片,SSD的存储介质,决定了SSD的寿命,对性能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也是决定成本的关键。很多小作坊出的SSD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 的闪存颗粒,俗称的“黑白片”,造成SSD性能直线下降,引发不稳定、用户数据易丢失等问题。一般一块SSD有4-16颗闪存芯片,只要有一颗黑白片,性能将大打折扣。
解释一下,“黑片”就是指芯片工厂选出的淘汰的次品,没有打上工厂标签和产品型号的芯片。“白片”就是达到及格线,但是是别家挑剩下的,人为地给打上各种标,但不是原芯片工厂的标签,“白片”的质量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性能绝对不会好看。
至于颗粒的同步异步之分也很重要,解释起来太复杂,简单提一下就行:同步比异步好。区分的方法如下:英特尔生产的后三位是ME1(11年后生产的)、 ME2/ME3的MLC颗粒、美光生产的后五位是CBAAB的MLC颗粒(支持同步和异步),以上为同步;英特尔生产的后三位是ME1(10年生产的)的 MLC颗粒、美光生产的后五位是CBAAA的MLC颗粒,以上为异步。以上了解一下即可,总不可能买SSD之前都拆开来看吧,能用就行。
在此奉劝强迫症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请勿手贱开盖,因为开了就没保修了。
颗粒分类
SLC:最强最贵的颗粒,主要用于企业级SSD,约10万次擦写寿命
MLC:几乎所有的消费级SSD都采用了MLC颗粒,约1万次的擦写寿命,价格与性能均衡。
TLC:棒子星840EVO采用TLC颗粒的消息一爆出来,无异于在粪坑里丢了一颗炸弹——粪量十足。这货就是一般U盘用的颗粒,500次擦写寿命,寿命远远低于MLC颗粒,是最廉价的颗粒。也就是因为这个,840EVO在被识破伪装后,不得不跳楼大甩卖,即使这样,除了小白和吃回扣的腐败分子,无人敢买。然后我们惊喜的看到,850EVO义无反顾的坚持TLC路线,看来棒子的自信真的已经超越了宇宙。但是,TLC的廉价带来的是厂商利润的增长,到了2016年,几乎所有的主流品牌都上了TLC的船,比如OCZ的Trion150、东芝的Q300、闪迪的Ultra II、Plus、X300、美光的BX200、浦科特的M7V。其实TLC不是不能买,SLC换成MLC的时候也是一大片口诛笔伐,只是TLC跟MLC卖一个价,怎么都说不过去。所以说黑心的有(比如棒子的某星),良心的也有(比如美帝的某鱼)。

固件,主控和颗粒是SSD的硬件,固件则是软件,相当于显卡的驱动一般。不同的固件对采用同样的主控和颗粒的SSD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直接决定了SSD的 性能发挥水平,比如棒子星840系列。固件开发也体现了一个SSD厂商的水平,比如前面提到的影驰采用JMF主控,但因为固件的原因,性能没有完全发挥。 因此,固件可以说是SSD的灵魂,在选择SSD之前,可以先查一下这个品牌固件更新的情况,如果是那种只管卖的,请直接无视。
特别说明一下,现在逐步流行起了一种算法机制,可能会成为以后SSD固件发展的主流。即SLC Cache,这种已经在美光M600以及OCZ Vector 180 / Vectex 460使用的算法,其理论依据是把MLC闪存当成SLC闪存那样的操作模式进行使用,以使MLC达到SLC的写入性能。然而,LZ一直认为这种模式应该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因为MLC自身的短板决定了其不能承受SLC的算法,而SLC Cache模式就是为了强行实现这种不科学的行为,代价就是,在闪存负载超过50%以后,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掉速,容量越小,掉速越明显,120/128G 能掉3/4,240/256G能掉1/2,换句话说,采用这种算法的SSD,跑分绝对十分好看,但是实际使用根本就不能稳定保持这种状态。这种算法出现的 背景是颗粒制程对性能的提升已经遇到了瓶颈,比如美光MX100的颗粒采用了最先进的16nm制程,但性能跟19/20nm基本没差别。这也折射出目前SSD发展的瓶颈,突破的方法目前只有PCI-E接口,所以除非出现革命性的技术,不然SSD取代HDD的道路还会很长。
最后,在SSD越来越被神化的今天,用一句还其一个公道:SSD只是提升整机的读写速度,对游戏的3D性能并无提升,当然,场景切换的时候,加载会快点。

最最后,点评一下各主流品牌,欢迎补充,欢迎拍砖
三星:说实话,棒子星的SSD绝对是一流的,但是良心大大的坏了。840开始用廉价的TLC颗粒卖MLC的价格,还专门编写了应对跑分的固件,结果,跑分十分漂亮,不过嘛,随着SSD越来越普及,棒子星的这套把戏已经骗不了几个人了。850采用的是3D V-NAND颗粒,当然,PRO依然是MLC,EVO依然是TLC,有自信,果然这么美丽。
Intel:Intel的实力毋庸置疑,只是无奈其价格遥遥领先,530过后,Intel基本放弃了消费级产品的研发,集中力量专注企业产品。消费级产品目前是540,虽然Intel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性价比,但其价格没有贵得离谱,而730/750作为消费级的企业级产品,有钱人,赶紧上!其实Intel最大的优势是售后,即使是最入门的产品,也都是5年质保,绝对是业界良心,谁用谁知道。
美光:工艺先进,16nm闪存就是美光最先研发的,而且品质十分有保证,而且产品布局十分清晰,而且性能也非常不错,唯一不好的就是售后,只能店保,后果嘛,就是代{过}{滤}理跑路了,就没人管你了。
东芝:东芝近几年发力硬盘市场,HDD方面开始挑战ST/WD的市场,SSD方面凭借原厂颗粒和主控研发的优势,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目前东芝的消费级产品线很简单,Q系列,定位主流与旗舰之间,性能堪称强大。旗下品牌OCZ,也采用东芝原厂颗粒。
以上品牌都有自己的闪存生产线,所以基本不用担心颗粒的质量
浦科特:LZ十分欣赏这个牌子,特别是M5时代,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超耐久不掉速,你值得拥有!不过浦科特十分前卫,喜欢第一时间应用新技术,在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容易导致新产品的不稳定。
OCZ:以装逼过度著称,白片门过后,被东芝收购,保持品牌独立运营。(OCZ: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LZ:好啊,跟东芝去说。东芝:跟着我有肉吃。)如今的OCZ终于得以重新做人,有了东芝原厂颗粒的保障,主控研发进一步加强,并且对产品线进行了简化,旗舰Vertor主流Vertex入门ARC100。特别是ARC100,堪称最强入门级SSD,性能不错,价格也好看,上市初期便引发了一阵热潮。
影驰:延续显卡系列的命名,各种将,听起来高大上,不过只能算入门品牌。俗称白片驰,原因就顾名思义吧,不过跟当初OCZ的高逼格不同,影驰一直卖得便宜,用用白片似乎也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在众多“入门级”品牌里面,影驰应该是最好的。

延伸阅读:SSD的接口类型
SSD对接口的敏感程度十分高,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接口
1、最常见SATA,确切的说是SATA3。虽然SATA3向下兼容SATA2,但SATA2传输速度(3Gbps)比SATA3(6 Gbps)慢很多,完全限制了SSD性能的发挥,所以使用SATA接口的SSD一定要插到主板的原生SATA3接口,扩展的SATA3会打折。
PS.HDD的速度难以突破三位数,所以即使是现在支持SATA3的HDD,还是插到SATA2上吧。
2、极致性能PCI-E,企业级SSD标准接口,开始走向消费级(比如Intel750),通常1TB容量起步,直接走PCI-E 通道,极致性能是SATA接口无法望其项背的。
3、新兴M.2,即NGFF。其实并不新,早些时候为超极本量身定做,后来随着Z97主板才发展到台式机上。M.2接口的SSD特点是体积非常小,其宽度是标准化22mm,通过长度与容量成正比(PCB越长,颗粒搭载约多)。购买M.2接口的SSD需要了解传输走SATA通道还是PCI-E通道,两者性能差别极大(6 Gbps和10Gbps的差别)。
4、mSATA,多见于本本,逐渐被M.2取代。由于体积小,许多本本有足够的空间加装mSATA和M.2接口的SSD,但是如果要用SATA接口的SSD则多数需要拆光驱。mSATA接口可以理解为是一个SATA接口+连接器,所以理论速度基本与SATA一样。
漏网的鱼小鱼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23: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漏网的鱼小鱼 于 2015-12-13 23:33 编辑

七、电源&机箱

电源篇
本区大神 @里奥  著有神文《里奥教你选电源》http://www.kafan.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81109,楼主拜读过后,五体投地。
很多人并不重视电源,然而电源是电脑的心脏,非常非常重要,可以说省哪儿都不能省电源。电源供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脑硬件的健康。

引用神文——用小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来比喻电源质量/品牌/性能。
台达、爱默生网能是本科
光宝、高效、康舒等是大专
七盟、全汉、新巨、乔威、海韵等等几家厂大概是高中
长城、航嘉是幼儿园
国内其它小杂牌TMD连个受精卵都不算!
金河田、鑫谷、世纪之星等勉强可以认为介于幼儿园和受精卵之间。

以上总体来说还是基本靠谱的,由于代{过}{滤}理、渠道等问题,恐怕把以上品牌都见过的朋友不多吧。列举几个常见的说说。
(一)台达:号称每4台PC就有一台的电源来自台达,而服务器电源则有一半以上用的台达。台达本身不管是开发能力还是制造能力都是十分雄厚的,不少品牌的 电源都会找台达代工。对于大陆市场,台达更偏重于OEM,对DIY并不十分感冒,以至于出现过专业拆机户拆联想的品牌机找台达电源,目前台达还是在奶茶东 等电商渠道比较多。主流系列优先级:NX>VX>Smart 。

(二)康舒:台系大厂,实力较强,在大陆市场渠道做得不错,OEM和DIY并重,很容易买到,IP主动式堪称一代经典。

(三)全汉:因为当年兼职的时候,做过全汉这个牌子,所以了解得比较多一点。全汉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低调”,格调没有别的大厂高,做工用料没有别的大厂猛,东西也没别的大厂规范。在OEM里面的地位也比别的大厂低。但是,全汉能堪称大厂,也是可不是广告吹出来的。
半桥拓扑结构,蓝暴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它。输出能力不错,效率相对也不低,噪音水准一般,故障率还可以。
GreenPower结构,又一个经典!高效率,主动PFC,满载低噪音。这个方案成本低,可以轻松的达到80plus的要求,因此不但FSP很喜欢,海韵也很喜欢,用于的S12II系列和Antec的EA系列。

(四)海韵
如果说谁代工的产品现在在DIY最火,当属海韵了。海韵的火爆源于对DIY市场的重视,其DIY产品的用料很好,高端产品都用的日系电容,寿命还算有保 障。但是如果运气不好,买到了生产过程中带有隐患的产品,发生海啸的可能就很高,好在有缺陷产品的比例很低,整体的质量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海韵代工的品牌较多,有Antec,PC Power & Cooling,贼船等等,不过海韵代工的特点是,代工的,肯定没有原厂的好。

(四)安钛克:安钛克完全靠代工(主力是台达和海韵)。最近比较火的VP系列(特别是VP450),堪称欺世盗名,一代垃圾,而BP系列却是经典之作,所以选择安钛克这类代工电源品牌,一定要学会看参数。

(五)航嘉和长城,国货的中流砥柱,不过只能在低功率电源市场拼杀一下,因为技术跟一流大厂没得比,450W以上差距明显,另外,假货太多,要买的话,请准备好查证工具。

最后说一下选电源的几个比较点:1、虽然方案之类的东西很关键,但12V下的输出功率可以说是直接判定一个电源好坏的决定性指标(比如安钛克 VP450,12V下是360W,BP430P是384W,蓝暴经典450是420W,台达NX450是432,这就是差距)。选择功率的时候需要留有余 地,最好不要让电源满载运行;2、80plus认证并不是什么高端玩意儿,说白了就是给钱买广告,不是说有了80plus认证,原本12V输出360W就 能变成420W,所以,有或者没有,对于用户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3、一般来说,越重的电源越好,当然,无良JS会在里面加水泥,不过话说回来,只有山寨和假货才会这么干吧。
最最后,关于选择合适的功率也想说一下。电源功率不宜低,也不宜过高,低了带不起,高了浪费钱。举个例子,I5-3470(77W)+660(183W)+ 其他(50W)=310W,于是只需要选一个12V下大于310W(选功率的公式就是在12V的功率下再加50W)的电源就可以了,换句话说,一般额定400W—450W就OK,不过有不少人在JS的怂恿下选500W甚至550W吧。

机箱篇
机箱的主观选择性太大,而且往往又被忽视,这里只说两点最基本的。
1、重量,任何一个生产厂商最直接的成本就在这里,钢板的厚度决定了机箱的根本成本。越重的机箱,箱体越稳重,硬盘在7200转高速运转和风扇转动的时候,产生的共振也会相对较低,一个好的机箱,是电脑稳定运作的基础之一。
2、风道设计,现在300元以内的机箱基本上就是一张皮,普通机箱做到普通档次就够了,比如某些垃圾机箱在后板加了一个烂8CM风扇就说敢专门做了个硬盘风道!在LZ眼中那种前置12CM风扇+后置12CM的风道设计才是真心实意的风道。如果再上置12CM,那就更加完美!另外机箱风扇转速不宜过高,1200基本就算极限了,LZ个人建议900-1000之间,只要有足够风的流动就能有效提高散热效果!
漏网的鱼小鱼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23: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漏网的鱼小鱼 于 2015-12-13 23:33 编辑

八、结(hai)(shi)束(fei)(hua)语: 关于装机的那些事儿

关于网购
LZ个人是非常推荐网购散件自己动手组装,DIY真的是需要亲手去摸。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有LZ这样的爱好,更多的人是喜欢直接享受成品。LZ想说的是,网购的整机,一定一定要非常小心。别看那些两三千的I5+970,四五千的I7+980,你要相信天上只会掉陷阱和板砖,那些所谓的配置只要稍微懂一点的人都能看出问题,反正在LZ眼中,99%的整机只有CPU可以留着,其他的还是送火葬场吧。正所谓网购整机有三宝:翻新二手山寨好!

关于旺季
很多人都喜欢选择国庆、春节这些时间买电脑,一方面是因为有时间货比三家,另一方面是认为节假日促销活动比较多。作为“坑”过无数小白和老手的LZ,也喜欢这些时间,想当年LZ仅仅一个国庆节七天就拿到了超过6000的提成……所谓旺季,不仅客流量很旺,更重要的是价格也很旺。当然,国庆、春节是不是旺季,而是旺季中的旺季。大致来讲,从8月下旬开始的开学季,到第二年元宵以后一个月都属于旺季,当然期间也会穿插着小淡季。至于旺季买电脑……八月十五买月饼,二月十四开房间,大年三十订年夜饭,那画面太美LZ我不敢看。

关于态度
卖电脑也是做生意,获取合理的利润是正常的,不要想着压榨商家的合理利润,相信LZ,到最后被坑的人只会是你自己,商家随便坑你一下实在太容易了。你给商家可能只是一两百的合理利润,得到的是他给你的所有服务,包括装机,咨询,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价交换,将心比心,这一点适用于任何地方。

关于拿货
优先推荐直接找代{过}{滤}理商拿货,一线城市的代{过}{滤}理商很容易找到,各品牌的官网一般都有各区域代{过}{滤}理的信息。而作为代{过}{滤}理商,一般懂得自重,假货掉的是信誉,而且代{过}{滤}理商的出货量都比较大,不屑于弄虚作假,代{过}{滤}理商一般都是比较守信的商人,而且 代{过}{滤}理商的售后相对会简单很多!如果不找代{过}{滤}理商也不怕,请先做好功课。配置尽量合理,可以咨询各大论坛,你要怎样的性能大概要多大的预算,LZ最喜欢什么都不懂只会来一句2000块配一套LOL电脑的菜鸟,一阵忽悠3000到手。多问,多学,你可以菜鸟一时,难道你还准备菜鸟一世?

关于价格
装机前请事先查好电商的价格(奶茶东除外,最好查TB的平均价),做到心中有底,首先保证不会被坑,正常的实体店装机利润大概在整机价格的3%~5%左右。不要过分砍价,比如TB价格3800,商家报价4000,你砍价3500,那么JS一定非常高兴,因为你就是传说中的肥羊!就算你能自己造出硬件,但这种行为直接暴露了你根本就是装机超级菜鸟的本质!最后你拿到手上的,绝对不值3000!

关于调整
大家都说DIY市场的水深,当你在电脑城泡一个月后,才会发现这里不是水深,而是水深火热!你在网上抄个配置,查到报价,到电脑城走一圈,遇到JS给你改 东改西,请你直接把配置单撇他脸上,前提依然是你跑得比他快。你也可以看他表演,人是在学习中进步的。当然遇到某些品牌没有是正常的,比如某些二三线城市的连三巨头都凑不齐,更别提什么博帝美光的内存,EVGA的显卡等等,所以实体店装机最好先准备好替补,尽量主流,如果让JS给你换,等着挨一刀吧。

关于黑话
每个行业都有黑话,电脑城的黑话学问大着呢。比如前面提到的一年盒、三年盒算是比较通用的,举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例子,你去装机,你要某品牌的显卡,他说没有现货,可以打电话调货,电话里说“我 这里有个顾客/朋友/兄弟……”。看出来了吧,门道就在这里,顾客、朋友和兄弟,不同的称呼就是不同的待遇:喊你顾客是告诉同伙配合一下,打个电话装个样子,然后告诉你没货,继续忽悠你换其他牌子;喊你朋友是告诉同伙你是个开事的,送个正品过来;喊你兄弟是告诉同伙你就是颗小白菜,拿块返修货送来卖给你。
总之,电脑城里鱼龙混杂,但是学会尊重别人,大多数人还是会给你同等的尊重。


784696777
发表于 2013-5-10 19: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很多,但是……
ghsy_2007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5-10 19: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灰肠好,不愧为优秀卡饭,先支持下楼主打那么多字,然后再慢慢看。
XRK
发表于 2013-5-10 20: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值得参考。
lh920215
发表于 2013-5-10 20: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上g1610临时用用 200+的U用个一年多 就算100+出掉 再升级换新U都合算
家里还是“超”到3.0的E5300+GT240 D5 感觉小卡 不玩游戏还算够用 瓶颈应该在于U
笔记本2410+540 买了快两年 一直跑集显 540使用时间不到开机时间的1/100
不玩游戏注定与中高端显卡无缘 留着钱上SSD这才是我的菜
漏网的鱼小鱼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21: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lh920215 发表于 2013-5-10 20:33
先上g1610临时用用 200+的U用个一年多 就算100+出掉 再升级换新U都合算
家里还是“超”到3.0的E5300+GT240 ...

我不明白你要SSD是为了什么,SSD并不能提升电脑的性能,个人感觉目前那还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lh920215
发表于 2013-5-10 21: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漏网的鱼小鱼 发表于 2013-5-10 21:20
我不明白你要SSD是为了什么,SSD并不能提升电脑的性能,个人感觉目前那还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忍受不了下载10m/S时 不管干什么都卡死
有急事开个机等待漫长的一分钟  笔记本为主 这点还是比较痛苦的
漏网的鱼小鱼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21: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lh920215 发表于 2013-5-10 21:43
忍受不了下载10m/S时 不管干什么都卡死
有急事开个机等待漫长的一分钟  笔记本为主 这点还是比较痛苦的

10M/S?你啥电脑,把配置发上来看看能不能给优化一下
lh920215
发表于 2013-5-10 21: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漏网的鱼小鱼 发表于 2013-5-10 21:47
10M/S?你啥电脑,把配置发上来看看能不能给优化一下

网线是瓶颈 能达到网线最大传输速率11M/s 优化倒不用了 迅雷下载频繁读写硬盘 5400转很拙计
U稍好 显卡要求很低 4G内存 有个快的硬盘 就满足我的要求 普通网民什么8G内存 感觉浮云
雪拥蓝关
发表于 2013-5-10 21: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天梯图上可以看到,6670/640以下的显卡,由于APU的存在都没有购买的价值(亮机卡除外),故本文只讨论6670/640以上的部分显卡

据不少评测,APU不如买独显加低端U,价格低性能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杀毒软件|软件论坛| 卡饭论坛

Copyright © KaFan  KaF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沪ICP备2020031077号-2 ) GMT+8, 2024-11-22 04:48 , Processed in 0.204784 second(s), 22 queries .

卡饭网所发布的一切软件、样本、工具、文章等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其他非法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问题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信息,如有问题请通过邮件与我们联系。

快速回复 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