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使命与策略 于是针对公司内部的种种积弊,因应市场成长的种种需求,我们重新深入检讨趋势科技的愿景、策略、使命与组织。 我们的愿景经过一再验证,维持不变,那就是“开创一个让数字信息可以安全交换的世界”。 我们的使命从原来的“保障网络安全”更扩充也更清楚地定义为“抵御无法预测的安全威胁,确保数字系统营运持续不间断。” 我们的策略则经过一再辩论、查询、验证,最后决定为:“与在网络层的信息流(network information flow)充分整合,为安全威胁管理提供实时的更新服务。”很玄吧?不容易了解吧?当然我们内部有标准的一整本小册子,解释所有文词与背后含义,翻译成各国语言,当成趋势人必读的圣经。在此就不详加解释了。 随着使命与策略的改变,组织当然也必须重新调整。我们规划了以顾客的不同需求为重心,分成Very Large Enterprise,Enterprise,Mid-size Business,Small Business,Consumer/SOHO等五个跨国组织,各设一个总经理掌管产品行销、产品管理、研发等等,针对不同阶层的客户需求,专门设计防毒与网络安全的产品,连对客户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必须有所区分。 这个改组是趋势科技的一大进步,挑战相当巨大,要学习的地方很多,要克服的困难更多,但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成长的途径了,一定要经过这样的非常阵痛,才有可能继续“超国界经营”的理想,才有可能维持高利润的成长。 但是,这样的重大改变,即使是在以习惯于改变、向来推崇“改变”为重要价值观的趋势文化里,也不免是一枚炸弹。许多人的工作职务,乃至上司下属、酬劳薪资都将受到牵连,怎能在内部沟通上掉以轻心呢?一定要先听听组织的心声,一定要得到轴心分子的认同,一定不能一意孤行。我们的策略与组织意向书虽已经过多次修改,也反映了顾客要求,但是还得进一步深入了解内部组织的心声、既有的强处与弱处、执行的困难度等等,否则仓促颁发政令,恐怕不得民心,导致执行困难,最后又变成一纸无意义的公文而已。 金鱼缸会议(Fish Bowl Meeting) 为求慎重,我再次要求各高阶主管推派出中立公正、有人望、善访谈、不畏强权的九个中层干部,组成“组织健身精英团队(Organization Fitness Task Force ) ”,各自交换访问12位不同部门或不同区域的各阶层同仁。他们以修正过的意向书为草稿,设计问题,探询内部组织的想法,究竟对于趋势科技的现状同仁是怎么想的呢?究竟现行组织的强处与弱处在那儿呢?如果改变组织能否解决现存问题,进一步提升组织整体作战的实力呢?真要改革,究竟会遭遇哪些问题呢? 经过一个多月的认真访谈,2004年10月底,我们在硅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金鱼缸会议(Fish Bowl Meeting),由代表各区、各部门的9位精英团队成员坐在中间的圆桌,14位高级主管则环绕他们而坐成凹形。这样的座位安排,可是经过哈佛商学院教授长期研究而特别设计的呢!据说可以让坐在中间的“圆桌武士”们有安全感,产生团队意见的勇气,不惧怕对围坐一旁的上司直言进谏;而上司靠边坐,也可以意识到自己是处于虚心聆听的角色,不是主动发言的主角,因而能谨守分际,不干预发言、不质疑他们认真探讨而得的组织心声: “我们太偏重产品研发,常常忽略了客户的真正需求。” “高级主管应该多多接触客户,跟各阶层员工直接沟通,不应只是做计划!” “我们的策略对,但是整体执行能力有待加强!” “在目前的组织下,跨国团队的沟通实在很困难,需要改进。” “某部门主管经常授权不足,导致决策延缓!” “我们有时真的害怕冒犯某位高级主管,不敢说出真正的意见。” “公司鼓励尝试创新,让我们敢于冒险、不怕犯错,但是这种文化之下如何与负责任的理念相平衡呢?” “我们公司一向是有赏无罚,很仁慈,但如何同时落实我们4C+1T文化中的Trustworthy呢?” “很多执行计划都是各部门团队经过调查研究、苦心规划而成,但往往高层一句话就推翻我们所有决定,一切又从头来过,这样似乎有失专业。” 当然此刻由我写来,比当时的坦率直言要温和多了。 许多基层的坦承直言,真让当场听到的高级主管脸红心跳,有时实在忍不住要跳出来为自己辩护,所幸有中立的指导顾问居间协调,让诸子百家可以继续大鸣大放。其中也有不少对明正的建议,“创办人长于开创,但能否继续领导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有没有继承人计划?”更有许多对怡桦未来角色的疑问:“目前以产品为中心的组织大部分是随怡桦领导的研发部起舞,她能真心支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与组织吗?” 我们在震惊当中整整聆听了一整天的诚实民意,平时善于演讲沟通的高级主管们被禁止辩驳,只能为了确认所听到的意见而发问,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金鱼缸会议之后的连续两天是高级主管会议,针对精英团队提出的种种意见建议甚至埋怨,做出具体改进的响应。 “终于我们也可以说话了,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大家互相开玩笑,诉苦打趣,但是也都庆幸有这样的机制,让我们听到组织真正的声音,作为未来决策的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