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是感受变化 ——专访趋势科技董事长张明正 (《哈佛商业评论》2004年11月“中国特稿”) 张明正,1988年白手起家,在美国创建了一家防病毒软件公司——趋势科技(Trend Micro),公司最开始只有一位员工——他的太太。10年后,趋势科技先后在日本东京和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张明正也一度藉此成为台湾首富。如今,他领导的趋势科技在2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拥有员工2000多名,公司市值约66亿美元。 管理者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自己的时间,很多CEO都抱怨时间不够用,你为什么会有很多的时间去滑雪、钓鱼、潜水? 事实上,我想公司里大部分事情如果由我亲手来做,都能做得很好。因为我和太太两个人自从创业以来,公司里大部分岗位的工作我都做过。不过,现在我每天想的却是,什么事情我不应该做,怎样把自己的工作范围缩到最小。 那么CEO到底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呢? CEO最重要的工作是感受变化(Sense the change)!抢在改变发生之前,制定策略,调整组织。除了这件事以外,其他事情尽量少做。我觉得上市公司的CEO,特别是美国公司的CEO把太多时间花在投资者身上了。美国CEO在这上面所花的时间占他们总时间的30%以上,这是一种很大的时间浪费。我大概只会花5%的时间在这上面,我主要把时间花在企业文化、组织策略,以及看书上。 读书丰满了我的理论框架。我是学数学出身的,相信理论,自然也相信管理方面的理论,一切事情我都会用理论来分析。我们公司最重视的理论有两个,一个来自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layton M. Christensen)的《创新者的两难》一书,书中关于破坏性技术的论述,对我启发很大。 另一个来自杰弗里•摩尔(Geoffrey A. Moore)的两本著作《跨越鸿沟》和《龙卷风暴》。他用“鸿沟”、“保龄球道”、“龙卷风暴”、“康庄大道”这几个关键词来描述高科技产品市场演化过程的几个代表阶段。我们从十几年前开始,就一直用他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我们知道你有三次创业经历,为什么前两次创业会失败,而最后一次却大获成功? 前两次运气欠佳,而最后一次运气比较好。这倒不是因为谦虚,我觉得成功有三分之一靠运气。其次,创业要选对行业,整个行业往上走,你的企业才会跟着往上走。所谓成功,要看你能不能长期保持增长和获利的能力,这也跟你所在的行业很有关系。此外,成功还要依靠管理能力,一方面是高层团队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是基层员工的执行力。我想成功有一半以上要归功于此。 当然,我也不能确定现在这个样子算不算成功。其实,所谓成功的公司也都面临很多危险。我只能说,我现在比以前更了解自己,知道怎样才能避免失败。 我没上过管理学院,创业的过程中经常模仿其他成功的软件企业。我们刚好有一个很好的模仿对象,就是微软。我们模仿微观的组织策略,并专注于主业。微软成长很快,我们也跟着成长。不过,我感到微软最近两年好像也不太知道自己的方向了,所以这两年我们在自己摸索。 你创业的时候,世界上并没有多少电脑病毒,当初为何选择这个行业? 其实,我创业时,全世界一共只有不到十个病毒,没有市场,没有顾客,当然也没有竞争者。所谓的“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时创业纯粹是出于好玩。其实,如果以我今天的阅历和知识,一定不敢再选这个行当来创业了。 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发现无法继续增长,只好通过多元化进入其他业务领域。趋势科技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如何保持一直增长? 当我们讨论公司的发展战略时,必须非常小心。不仅要考虑“我要做什么”,更要考虑“我不要做什么”。 考虑这个问题时,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在于:我们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是否能改变最终用户的购买行为,或者适应最终用户购买行为的改变。在最终用户眼里,我们是个什么样的公司,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跟竞争对手有什么不一样,以至于客户决定买我们的东西?其次,公司内部要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这两点是最重要的。我在日本生活的时间很长,我看到许多日本公司很有钱,品牌也很出名,却没有办法持续。因为他们没有理解客户行为的改变,没有创新去适应这些改变。 多元化只是增长的一种方法,而且,新的生意一定比你想像的更困难。别人的田地看起来总是更有吸引力,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扩展产品线、进入其他行业、国际化,这些想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你不具备组织上的能力,如果你的组织和战略不匹配,那么指望突然进入一个新行业并能够很快成功,是不现实的。事实上,我几乎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先例。 难道趋势科技没有遇到过发展的瓶颈吗? 有,我们在8个月前就面临业绩停滞不前的困境。我们生意是防毒,病毒往往和系统的平台有关。从当年的单机发展到现在的网络,守在网关上的防毒软件已经解决不了客户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客户的问题,业务就开始滑坡。 怎么解决呢?我们又重新开始研究客户的购买行为,设法创新,并调整我们的组织,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花了半年多时间。然后,业务很快又开始成长了。 具体地说,我们发现,网络时代的客户需要的是整体解决方案,他们希望在硬件那里就把病毒隔离开来。可趋势是个软件公司,那么,我们要不要进入硬件防毒的生意,怎么进入?是通过并购还是全做?最终,我们选择了和思科(Cisco)合作,在思科的路由器、交换机和网络安全设备中集成趋势科技的防毒技术。 策略对了之后,下面就要解决组织的问题,要考虑组织的能力与组织的特点能否落实战略。当公司只有一两百人时,老板可以看到每个员工,一旦策略发生改变,老板可以及时跟每个员工沟通。但公司做大之后,问题就完全不同了。公司做大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就显露出来了。 趋势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 四个“C”一个“T”: ■
创意(Creativity)■
变化(Change)■
沟通(Communication)■
客户导向(Customer)■
可信赖(Trustworthy)我们的员工分散在全世界,作为CEO不可能每天都看到每一个员工,也不可能告诉他们每件具体的事情是对还是错。管理这么大的公司,只能依靠企业文化在员工心里扎下的根,它也是我们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 想要国际化,企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 最关键的,是你的企业文化能否被不同国籍的员工认可、接受。至于要不要并购、用什么品牌其实都是次要的。 现在看起来,我们企业的很多优势来自国际化的资源,在美国设立营销总部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察觉到技术的变化和有代表性的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在菲律宾设立全球客服中心利用了这个国家的语言和成本优势,把公司总部设在东京则可以获得日本的资金等等。 其实说句实话,我并不想这样。我宁愿大家都说一种语言,在一个楼里办公,我也就不用飞来飞去这么辛苦了。我从来没有刻意去国际化,我们企业的国际化只是业务发展的自然结果。因为病毒是国际化的,在因特网上传播,你根本不知道下一个病毒会在哪个国家出现,是马来西亚还是巴西。 可是,虽然国际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竞争优势,但也带来了问题,就是如何管理设在这么多国家和地区的分公司。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要到企业文化中去找。如何在26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公司传播企业文化? 首先是要让每个人知道和理解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每年花大量的时间在全球巡回演讲,向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司员工宣讲公司的企业文化。我们还把这5项企业文化分别用5种文具代表,即代表创意的帽子、代表变化的可乐架、代表沟通的耳机、代表客户导向的名片夹和代表信赖的尺,装进一个小背包,在员工大会时,由我交给每位员工。 当然,更重要的是让企业文化渗透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趋势的5项企业文化,也是我们公司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的具体指南。例如,我们现在正在举行一个全国性的程序大赛,评估的标准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程序大赛的决赛将在第二天举行,但是前一天晚上我们会把已经定好的决赛题目突然改掉,看看各个参赛队如何反应——因为“变化”也是我们的5项企业文化之一。还有,南京有个参赛队被淘汰了,不是因为他们的程序写得不漂亮,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团队精神。我们就是这样,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传递、塑造企业文化。 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你的公司? 这些人大部分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我第一句话会问他,现在的工作用了你多少才华?我还会问,青春只有这么几年,你愿意在一个没有前途的公司工作下去吗?你是好马,你需要伯乐,虽然我们付不了最高的薪水,但是我们不会让你只做一颗小螺丝钉。我们能让你和世界一流高手合作,让全世界千百万人使用你写的程序。你也不必面对大公司里常见的内部斗争,我们这里将是你的安身立命之地。 当然了,钱也很重要。有些人最后没有来,通常是他们的老婆不答应——因为我们的薪水不能给到最高。 员工在工作中会不会慢慢失去激情? 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实现理想。我们对工作的要求很严格,能够不断挑战他们。慢慢他们会发现,写程序的技术已经不重要,最多只是工作的十分之一。要慢慢进入心灵高手的境界,才算真正的高手。程序员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写程序,这只不过是雕虫小技,你要能觉察到客户的需求,并满足客户的需求——你不是在写程序,你是在做生意! 在激励员工方面,表面上看起来我做的不过是喊喊话,开个运动会。但我真正要做的是增加员工的价值,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在做生意、满足客户,而不像在某些公司,生命的价值只是天天写程序而已。 如何保持员工的创新精神? 首先,我们要让工程师、程序员亲身感受客户购买行为的改变,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追求技术上的完美。其次,创新的目标要明确,必须有用,能够解决客户的问题。 日本人和中国人比较害怕失败,害怕丢面子。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去尝试。要做学习型的公司,就不能害怕失败。坦率地说,你在失败中学到了知识,增加了自己的能力,将来甚至能跳槽去薪水更高的公司。失败对公司对个人都有好处。 我们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上班穿牛仔裤、拖鞋,喝可乐等,这样做也是要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另外,安排我们的员工和世界一流工程师一起工作,高手之间的华山论剑,也能激发员工的热情。 |